priest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幫著一起拆。
吳費將軍是儒將,又是兵法大家,早年機緣巧合結識陣法大家的齊門衝雲道長,兩人立刻一見如故……只不過兩人之間明面上的聯絡自從吳將軍假意投靠曹氏開始便斷了,吳楚楚根本無從得知父親還有這樣一位故友。
以永平三十二年為界,之前的通訊多半是朋友之間談心,大多是長篇大論,有時探討陣法,有時也憂國憂民,彼時年輕的吳將軍還會對先帝過激的新政發表幾句外行話。
但三十二年之後,僅從信件中就能看出氣氛陡然緊張了起來,一整年只有幾封信,一封是初春時寫的,潦草而簡略地說朝中暗潮湧動,自己十分不安,之後吳將軍大半年音訊全無,到了臘月,又突然連發三封急件給衝雲道長。
“那年臘月,應該正是曹仲昆帶人逼宮的時候。”
李晟將吳將軍三封信放在一起。
第一封信口氣比較急,顯然是事發突然,吳將軍沒反應過來,緊接著第二封信便冷靜多了,此時先帝已經駕崩,吳費在信中提到,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保住太子,不少字跡已經模糊,不知是不是當年曾經被眼淚打溼過。隨後又是第三封信,顯然,他們事與願違,東宮已經罹難,太子殉國,小皇孫不知所蹤,他們最終只保住了先帝的幼子……
李妍插話道:“所以衝雲道長收到了吳將軍的信以後,才糾集了殷大俠和爺爺他們出手護送?”
“嗯。”
李晟盯著第三封信,心不在焉地應了一聲。
李妍捅了他一下:“你又怎麼了?說人話?”
李晟被她戳的晃了晃,難得沒跟李妍一般見識,他正若有所思地盯著那信上的一句話:“小殿下受驚,悲恨交加,顛沛流離中高熱,昏迷不醒。”
“這是永平三十三年——也就是建元元年正月的。”
應何從開啟後面幾封信,過了三十二年年底短暫的兵荒馬亂之後,吳費將軍的閒話便基本沒有了,措辭簡單直接,中間接連幾封往來信,都只能算是便條,商討的事卻非常細緻,李晟他們只能看見來信,看不見去信,卻依然好似見證了當年那場聲勢浩大的南渡的全過程。
“這裡提到海天一色不止一次,”應何從道,“但我覺得此‘海天一色’,應該非彼‘海天一色’,這時山川劍他們還在路上,‘海天一色’指的應該就是指假意投靠北朝的那份官員。此外,吳將軍還提了不少次梁紹、梁先生等字眼,顯然當時通訊的並不只有吳將軍和衝雲道長兩人。”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