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大國崛起(15) (第1/6頁)
洛娜21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戰國之世,秦國雖以強勢力壓天下成為七國之首,然就文化而言,無論是根基還是形式,尚遠遠不如中原六國。
會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並非是秦國地處邊陲,外來文化影響不到。恰恰相反,秦國可以說是七個大國中外來人口流動最多的國家,會有此結果,實則是因為秦國的文化建有壁壘。
在孝公允商鞅變法之時,商君便定下了治理秦國的方針,那便是統一賞賜、統一刑罰、統一教化。
前二者在秦國崛起道路上發揮出了巨大的力量。
統一賞罰使得秦國上下一心,要得到賞賜唯有戰,要避免刑罰也只有戰,賞罰二字便將秦國所有人都綁在了秦國這輛無法停止的戰車之上,而統一教化更是讓這二點能夠實行的重要保障。
為何?
因為在商君的計劃中,統一教化的目的是要讓秦國的民眾們知道唯一能夠讓自己成功的地方那就是戰場。
而要達成這一目的,自然不能讓別人的學說進入秦國並且發揚開來。
沒錯,秦國從商鞅變法開始一直到現在,在自己的地盤上都建立起了一座高牆。這座高牆以內是秦國的崇戰文化,牆內的民眾從來不覺得自己熱愛戰爭是有錯的,甚至於他們看來,青壯年就應當求戰,老弱者可以來守護家園,死者不因上戰場後悔,生者不應當勸說別人不上戰場,這從出生就開始嚮往戰爭的信念一直到棺材板蓋上之後才能結束。
因此,秦國不允許任何人跑到秦國來建設私人的學說,並且收納學子傳授學問,也就是完全禁止“私學”的存在。
有才之士進入秦國,秦國人非常歡迎,但是才子們入秦後唯一能做的就是“謀仕”,你有什麼意見和想法可以和秦王說,但決不允許和百姓說。
無論是博文信廉的才子聖人,還是巧佞善辯的奸人都無法透過創立學說在民間傳播自己的文化思想的方式取得民眾認可,從而影響秦國政局。這就是此舉的意義所在。
而秦國川流不息的商隊能夠和百姓們接觸的地方也是固定的,專門劃分出了另外一個市場,不允許和秦國本國人進行額外接觸。
正是透過這種種方法,以至於秦國的文化不曾受到東方文化影響,能夠保持其質樸的一面。但同時,在六國人眼中,沒有誕生自身文化又以為拒絕他人文化的秦國自然成了一個文明禮儀的蠻荒之地。
而魏國則恰恰相反。
魏國位於四戰之地,這一地理位置除了為其帶來巨大的防禦難度之外,也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