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故宮的春(下) (第1/5頁)
洛娜21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農曆十五,銀盤高掛,春季的北京夜晚還沒有退去寒意。
此時的夜晚沒有夏季的喧囂,也沒有冬季的蕭瑟,大地帶著白天陽光普照之後積蓄的暖意,但若是細品之下,便可發現融融春意的下頭,是尚未化開的冬日寒涼。
正是乍暖還寒。
白日的人們非常樂意走出家門去享受春光,但是在夜裡,人們會本能地縮在家中避開這一纏綿溫柔的寒涼。
但有人不同。
故宮的中軸線上,太和殿無疑是最醒目的一顆明珠,無論是高度還是體量來說,其都是這一整個故宮博物館內最亮眼的存在。
奉天皇極太和殿,這是它在不同時期的名字,作為封建王朝時代當之無愧的政治中樞,這座宮殿便是王朝的體面所在。
大殿兩側的銅龜銅鶴象徵江山永固福壽綿長,十八個鼎形銅爐簇擁而立,象徵當時十八個行省,左右各九,寓大禹九鼎。
丹陛上校準時間的日晷即是古代的計時依據,象徵一切時間的標準。與之對應位置所在是嘉量,其被製成具有五種容量單位的稱量標準。此二者寓意天下的一切標準皆在此處。
亦是代表作息有時,糧稅公正。
三臺及地基將這一尊紫禁城內地位最高的宮殿捧入雲端,其背山面水,正是最好的風水走勢。
然而在如今,這也不過是一個旅遊景點。
十八鼎不再代表天下最高的行政地域單位,日晷也不再作為計時的標準,斛斗升合龠亦是退出了人們的生活之中,唯一還在用的【升】所代表的計量單位亦是早已與過往不同。
銅龜、銅鶴成了拍照的對比物,它們的背後再也不會被放入昂貴的香料,太和殿失去了它的主人之後褪去了浩浩皇威前朝威儀,變成了一個溫和的長者,每日縱容著一個個遊客踮起腳尖往內張望,縱容著每個人對它指手劃足,也縱容著時不時越過護欄伸進來想要一探究竟的電子器械。
近六百年的滄桑變幻,它一直在這裡。就連它自己也不知道,它在期待一個怎樣的未來,又覺得哪一種生活方式更好。
但它可以確定的是,在這樣安靜的月色下,其實它並不想要被打擾。
偏偏好風、好景、好月色,總有閒人二三喜歡跑到它頭頂閒談。
“前輩,您該離開了。”一席翠青色長袍的男人衝著另一正負手而立的男子作揖,禮儀周到,但語氣卻算不上客氣,“您在這裡太顯眼了。”
另一男人正不知看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