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混沌、髒亂、安詳、美麗的北京 (第2/3頁)
馮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地方和文化交流的地方。
《北京城市歷史地理》精彩地描述了北京城的變遷。北京初具規模是在女真族的金朝滅了北宋、將其首都從松花江移至北京的時候。那時稱為中都,位置和大小相當於現在宣武區西部的大半。大城周長37裡有餘,四面共十二個城門,皇城四周長9裡30步,特別是已經有了一條從南到北貫穿全城的中軸線,這條中軸線就是現在西二環路的南段。元滅金的時候,蒙古騎兵攻入中都城,看著奇怪,一把火燒乾淨,沒有一點想在北京建都城的心思。四十年後,忽必烈為了消滅南宋,將都城從和林遷至北京,用了十八年,在金中都的東北建成元大都,奠定了今天北京雛形。設計建造元大都的是一個叫做劉秉忠的漢人。這個古怪的漢人小時候是個和尚,後來狂讀儒、道,最工《易經》,跟著忽必烈跑過好多地方,有見識。其設計飽含東方各種哲學思想,從那時候起,北京的方方面面就有了各種講究。其設計中最突出的三點特點福澤後代:
一,親水建城。棄金中都的小家子氣的蓮花池水系,以上通下達的高粱河水系為設計中心。於是北京有了水喝,有了水景,有了水路運來的漕糧。紐約曼哈頓中央公園的設計得靈感於此,所以華爾街上的銀行家今天才有水景看,不至於大批次瘋掉。
二,四四方方。肯定金中都中軸線的設計,“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在大城之內,中央部分的前方是朝廷,後方是市場,左面是太廟,右面是社稷壇。這種設計,註定了北城豐富,南邊沒東西,到如今“東城富西城闊崇文窮宣武破”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依舊存在。
三,正南正北。四方的元大都,街道筆直,正南正北,正西正東。所以常住北京的人才能培養出別處少見的大氣磊落,在這個趙薇和章子怡也能瘋狂流行的後現代,北京人仍然很容易地找到東南西北。
過了不到百年,明滅蒙元,為了徹底破掉元朝的風水,將元大都的宮殿盡數拆除。“靖難之役”,明成祖從侄兒手中奪取帝位。明成祖明白,失去北京,則必失中原,他不貪戀江南的小橋流水、小奶美人以及小籠包子,決定遷都北京,在沙塵暴中真切感受塞北的威脅。先後十五年,再建北京城。這座新城,基本上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稍加發展。其中重要一條是紫禁城南移,為了壓勝前朝風水,在元后宮延春閣上人工堆築萬歲山(即現在的景山)。巧合的是明崇禎最後還是在景山上吊死,好像風水還是沒被壓住。
清人比明朝漢人明顯大度開明。既然風水壓不住,索性全部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