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磁懸浮列車經過幾分鐘的風馳電掣,停靠在了37號發射塔地下的站臺上。陳飛宇和三百多名航天員有序走下列車,然後乘坐寬大的升降機來到了兩百米高的發射塔頂端。
由於整個發射塔是全封閉的結構,所以給人一種仍然在地下穿行的錯覺。陳飛宇沿著棧橋進入火箭頂端的鯤鵬飛船內,這裡和當年他乘坐的神舟飛船已然是天差地別。
艙內沒有紛繁雜亂的開關、旋鈕和顯示器,只有一排排沿著圓柱形艙壁佈置的航天座椅。同行的航天員們根據自己的座位號,依次進入飛船,將自己固定在座椅上,等待發射。
陳飛宇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以後,扣上安全帶,看了看頭盔上的發射倒計時。又看向周圍,同行的航天員中有男有女,有二十出頭的年輕鮮肉,也有四十歲的中年大叔。
他們或是互相開著玩笑,或是吐槽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有分享近段時間有趣見聞的。飛船裡吵吵嚷嚷,氣氛就像是乘坐早班公交車上班一樣隨意自然。
陳飛宇心中大為感慨,回想並不遙遠的十年前,全球70億人口裡,僅僅有不到500人有機會乘坐飛船進入太空。離開卡門線對於那時候的絕大多數的人類來說,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遙遠空中樓閣。
而現在,僅僅是南山寺一個航天發射基地,每天就能將數千人和數百噸物資送到近地軌道。像南山寺這種規模的發射基地還有,北美的卡拉韋拉爾角肯尼迪航天中心,以及南美的聖馬科航天中心。
短短十年時間,曾經是陳飛宇閒暇時幻想的那個,充滿朋克味道的航天大時代,就以他難以想象的速度來到了他的身邊。而且這還僅僅是一個開始,隨著清除軌道星際塵埃的大幕拉開,數十萬人將在近地軌道工作和生活,數千萬人會在地面從事航天相關的工作。
作為整個空間工程的領頭人,陳飛宇心中卻沒有多少傲立潮頭的豪邁之情。他不止一次地去考察過超重型火箭的全產業鏈,他親眼見過那些滿身漆黑,只有眼睛和牙齒透亮的礦工。也在基礎車間見過那些每天機械性地打上萬顆螺絲的底層工人。還見過那些每天身穿厚重的防護服,穿梭於危化品工廠的技工。
他們中的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產品是航天器上的哪個部位,更不知道自己辛勤工作的成果,只有不到10%的利用率。他們知道的只有自己在為一個名為“移山計劃”的超級工程服務,這個工程能拯救他們自己和家人。
每每想到這些,陳飛宇心中總會浮起陣陣內疚。他作為多數現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