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陳旭帶著透過旅行者號獲得的資料回到了鳳凰號上。在那場人類的武裝在頃刻之間就被瓦解的末日決戰之前,人類篤定流浪艦隊派出一艘孤艦前往太陽系,是為溝通和談判而來。
因此,當年的社會學家和語言學家花了很大的力氣,研發了一套外星語言的譯解系統。誰都沒有想到,這套在決戰之前被看作文明智慧的象徵,決戰之後淪為人類幼稚與傲慢最具象體現的系統,如今卻幫了陳旭的大忙。
戰艦的電腦很快將陳旭採集到的資料解譯成了馮諾依曼資料體系,資料的內容看起來像是這枚流浪艦隊預警探測器的系統日誌。
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類科技尚無法理解的名詞被譯解成了亂碼,這一度讓陳旭很苦惱。但透過檔案的上下級關係,以及其中一些被譯解出來的內容,能夠大致推測出,這枚在完整狀態下可能只有鳳凰號1
5大小的預警探測器,有著令人類歎為觀止的強悍能力。
除了探測、預警、蒐集、分析、通訊這些人類探測器也具備的功能之外,它還曾經儲存著給人類帶來深重災難的噬星體。但從其歸類的位置來看,噬星體的作用僅僅是用於星際採礦。
而最讓陳旭感到驚訝的是,這枚探測器在完整狀態下,還具有生命迴圈系統。雖然他無法從大量的亂碼中判斷出外星文明的生命特徵,但有一點可以確認,這枚遠離主艦隊的預警探測器是有人駐守的。
“難怪當年林雨疏可以在流浪艦隊還距離地球幾光年的距離上,和ta們頻繁地聯絡。原來一直和她通訊的並不是艦隊本身,而是這枚距離太陽系不遠的預警探測器。”
陳旭一邊說著,一邊試著開啟歸類下的子檔案,看看能否從其中拼湊出外星文明的真實面貌。但令他失望的是,幾乎所有型別的檔案都因為缺少檔案源無法開啟。
“這幫外星老賊倒是挺講究,備份系統做了映象處理,沒有資料終端連線,就能看到個資料框架,我這上哪兒去找那另外那一半不知所蹤的探測器喲!”
陳旭罵罵咧咧地在無法開啟的檔案上胡亂點選著,但彈出的始終都是錯誤提示的對話方塊。就在他準備放棄之時,忽然感覺到了哪兒不對。
按照他對工程學概論的理解,和自己設計系統的原則。多重備份映象系統是安全冗餘的常見手段,但在資料終端撤離之後,備份映象一般是無法獨立執行的,除非有人故意留下了系統的驅動程式。
陳旭立刻檢查了複製回來的資料總量和解譯後的資料量,發現其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