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打老虎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照詫異的看著方繼藩:“你還會算數?”
“我是神運算元!”方繼藩坐下,先是取了一本賬簿。
論算數的水平,方繼藩雖是文科生,可畢竟還是對這個時代的人有著足夠的碾壓優勢的,說難聽點,隨便丟一個微積分或是勾股定理亦或微積分來,都足以讓古人提高几百年的算數水平了。
當然……方繼藩不打算用算數,因為即便拿出看家本事來驗算,自己至少也需花費一兩天時間,才能將這些賬簿整理出來,那麼……如何得出真實的答案呢?
其實很簡單……弘治十一年的歲入開支數目,本就在方繼藩的腦海裡。
研究明史的人,不只是要研究人物,作為一個學者,單純的從人物入手,這反而是民科的水平,上一世,提倡的是唯物主義,何為唯物呢?那便是根據生產力的水平,從而推匯出社會背景,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研究明朝,首先要了解其生產力,生產力從哪裡研究得出?自然是根據其國庫的歲入盈餘之中得出。
因而,一個真正的研究工作者,卻和尋常的愛好者不同,愛好者往往更偏人物一些,根據人物的好壞,來做出自己對歷史的判斷。而研究者,卻更多偏向於枯燥的資料,同樣是張居正改革,成功與否,其實就和那明實錄裡浩瀚如煙的糧食、絲綢、銀子數目有著巨大的關係。
方繼藩對這些資料,可謂記憶猶新,一方面是記憶力好,另一方面,則這本就是自己的本職。
可是明明知道了今年歲入的真實資料,方繼藩卻不能急著丟擲來,既然要幫朱厚照,那麼……總要裝模作樣一樣。
於是他開始低頭看賬簿,唸唸有詞,口裡有一搭沒一搭的念著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之類的胡話,一面老神在在的樣子。
朱厚照不禁顯得有些狐疑,老方……當真會算數?
看著挺專業啊。
他低頭看著這滿案枯燥的簿子,索性……交給方繼藩了。
於是乎,方繼藩一本本賬簿裝模作樣的驗算,朱厚照則興沖沖的在一旁喜滋滋的給他斟茶遞水:“老方,冷不冷,要不要添點煤?”
“一邊去。” ,!
,物資的輸送過程之中,還會有損耗,既然有入賬,自然在這過程中,還有出納,因而……戶部到了歲末時的出入賬極為龐大,而且這等加減的演算法,未必準確,還需一而再、再而三的核算,又因為計算量驚人,所以又必須有專門的人員分頭並進,各自核算,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