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圍成都,最後就一個兵團堅持打,就是由李文率領的部隊,李文是一個特別死硬的軍人。打到最後,國民黨已經沒有中央政府在大陸了,也沒有銀行發軍餉。蔣走的時候給每個兵團司令一口袋金豆當軍餉,說我走了,大家堅持。李文拿著一口袋金豆繼續打,直到最後被俘,俘虜他的解放軍戰士說這口袋裡什麼東西,給扔了。他撿起來說不行,說這是國家財產,不管內戰怎麼樣打,這些是人民的血汗錢,不要去浪費,要交給你們首長,說完以後就跟著走。走著走著他又跑了,一路跑到越南,在越南又找了條漁船,到了臺北。到臺北蔣接見他的時候,蔣都哭了,說李文實在太忠勇。
另一個小細節,其中有一個起義部隊的師長是南開畢業的,當時和平解放以後,所有的傅系軍隊就留在北平了。二十多萬人被改編成解放軍,給每個師派了一個我黨的政委,然後全軍開赴西北。因為我們也不需要這麼多軍隊上前線去打,當時四野就有百萬大軍,所以國民黨起義部隊就都開赴西北,其實就是大家看到的現在的各個生產建設兵團,任務就是修鐵路、種糧食。過嘉峪關的時候,這位師長把一支鋼筆送給了我黨派到那個師的政委,說我不走了,我解甲歸田。當年我投筆從戎,從南開大學參加北伐,就是為了救這個國家。現在我們失敗了,我也不想當軍人,我回家去教書,你們把國家建設好。這是我的鋼筆,給你留作紀念。這是那位政委的回憶錄,在嘉峪關這位國民黨軍的師長就回家了,後來下場不知道。我估計他回家也不能很清閒地教書,因為當過國民黨軍師長,後來各種運動,估計迫害得不善。但是這個細節令我很感動,歷史誰對誰錯,都是最上面的政治問題。作為雙方的軍人來說都沒有錯,軍人就是執行命令、保家衛國,所以軍人是無罪的。
最後一個細節,當年我黨做了另一手準備,請了梁思成、林徽因兩位先生標註北平的古建築,並且表示說攻城之日犧牲再多,也要保護古建築。梁先生、林先生聽了非常感動,並因為這件事,率領大批清華教授沒有去臺灣。傅先生也是為了保護北京,人民不能生靈塗炭,寧可個人揹著罵名,最後沒有戰鬥就獻出了這座偉大的古城。國共兩黨前輩用那麼多鮮血跟生命,保衛下來北平後來叫北京的建築,後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因為不同的運動毀滅了一大半,讓人非常難受。
<h3>| 燕京大學成立 |</h3>
1916年北京不叫北平而叫北京。很多朋友說,你的電影《大武生》裡面說錯了,為什麼民國時候說這是北京呢?其實不是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