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泊樓車位 (第1/3頁)
薰香如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泊樓的建造,全無技術難度。只看需不需要。時下地廣人稀,一般都不需要。除非像樓桑這般,地窄而民多。
樓桑寸土寸金。即便如此,想要在邑中繁華之地,另建一座專門用來停車的泊樓,也是不可能。站在書房微縮模型前的劉備,想來想去,只好再將置樓改建。
置樓建在樓桑正南。樓高五層,入雙闕後可見。乃是一棟橫跨官道的門樓狀建築。傳舍郵驛,分列左右。後院還建有馬廄,車房。本就十分雄壯。
如今左側一樓長屋,已改建成僦車館。右側為傳舍、郵驛,不可輕動。二樓以上,多是辦公之所。移除不難。問題是,若是移除了官署,置中官吏,又改去何處辦公?
劉備左顧右盼,決定在置樓後部,再加建一樓。此樓橫跨官道,與南門闕平行。如此,置舍便成了一個‘回’字型組合建築。前面立闕,三面圍樓。官道從前後門洞穿過。
左右二樓與後樓相交之處,各闢一門。門內架設斜上覆道,馬車可直接駛往上層。如此,二、三、四樓,皆為泊樓。五樓為官署。為方便官吏上下,劉備還在後樓,建了兩座‘升降直梯’。
其實就是提著一個堅木吊廂的起重轆轤。
轆轤,在春秋戰國時已被用於從豎井中提升銅礦石。《農書》還記載了一種複式轆轤:繞在軸筒上的繩子,兩端各系一個容器。“順逆交轉,所懸之器虛者下,盈者上,更相上下,次第不輟,見功甚速。”
南朝《世說新語》上亦有:三國魏明帝建築凌霄觀時,誤將尚未題字的匾先釘在高處,“乃籠盛韋誕,轆轤長緪(gēng,粗繩)引上。”的記載。劉備用的便是這種複式起重轆轤。
當然,劉備也做了必要的改進。比如定滑輪的運用,讓停靠樓層更為方面。並將絞盤置於吊廂內。廂內設有專人轉動絞盤。上下樓層,只需將定滑輪翻轉,十分方便。
上行而下效。
少君侯發明的升降‘天梯’,遂被邑民仿建。於是乎,一部部直上直下,高臺觀景的‘雲霄天梯’,遂成樓桑一景。並列八景之一。
樓桑八景:霜晚稻浪、橋樓歸市、三足擎波、三壇朧月、白湖水榭、青池漾月、西林烽鼓、雲霄天梯。漸廣為人知。
去了趟右北平,對遠行,劉備很有些牴觸情緒。
離開了自己親手督造的樓桑。劉備總會被沿途中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所累。即便回府後,他也總會時不時記起那對投井而亡的母子。又不由自主的聯想當時究竟是何種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