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闢禍樓桑 (第2/3頁)
薰香如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耳,人卻不再。婦人悲上心來,這便失了分寸。只能胡亂點頭,任憑兒子做主。
少年長揖一禮,眼中盡是不屈之光:“敢問大叔,能載我母子,闢禍樓桑否?”
少年目露精光,管事竟不敢正視。
此子定當不凡!
義之所在,這便脫口而出:“有何不可!”
這便喚人取來名冊,登記在列:“請問少公子姓名。”
少年仰頭答道:“東萊黃縣,太史慈。”
陸城亭,西林邑。
劉備正為烏蓮邑族的住宅傷腦筋。烏桓出於東胡,遊牧為生,自然喜住帳篷。然而在密林之中遍搭皮帳,四周又有高牆環繞。若火箭來襲,如之奈何?
便是單從日常防火的角度考慮,劉備也絕不會答應烏蓮搭帳篷定居的要求。
當然,也有防火的織物。若用火浣布織成帳篷,定然防火。
只可惜,此時的石棉,還未大面積開採。到了元代,才算普及。想要用石棉布縫製整個邑族的帳篷,顯然不可能。若此地有石棉礦,倒也可以。問題是石棉並不是涿縣所產,劉備鞭長莫及。
見邑族中頗多丁零人。所乘牛車,“車輪高大,輻數至多”。劉備這便脫口而出:“何不車居!”
此時牛車,多是兩輪。而丁零人所乘高車,卻有四輪。車廂闊長,用四牛六牛乃至八牛挽之。草原地平,四輪牛車亦能通行無阻。遊牧部落逐草而居,故而遷徙時多在篷車上暫住。然而卻不適合中原。
不適合中原行走,但適合定居啊!這和後世房車,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西林邑牆桓環繞,只留一門。出去便是清溪密林,要能行走的車又有何用?
劉備此說,不過是想找個折中的辦法,即能讓烏桓邑族不改遊牧習俗,安心定居。又能讓西林邑安全無虞,免於火患。
此計一處,皆言大好。饒是整日氣洶洶的烏蓮,亦對劉備另眼相看。
生怕被劉備誆騙,烏蓮有言在先,需能行走之車才算。
劉備指著牆桓苦笑,被高牆環繞,如何行走?
烏蓮卻答,牆內通行亦可!
劉備無語。真不愧是‘遊’牧民族……
暗忖片刻,盯著得意洋洋的王妹,劉備這便笑著點頭:一言為定。
兩人一前一後,返回侯府。見過母親,又一前一後登臨重樓。劉備為自己打造的三樓西廂,今已被烏蓮和她的幾名胡女親衛霸佔。劉備自己住在東廂。見劉備家頗多美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