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香如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水田終於改造完畢。芒種前後,宗人開始育秧。待秧苗長成,便可移栽。若無大災,必將大熟。
建寧五年,五月,己巳(十六日),赦天下,改元熹平。
為熹平元年。
雨季來的早。芒種之後,陰雨連綿,難有晴日。
好在涿縣地勢平緩,樓桑溝渠通暢,未遭水患。
雨多潮溼。衣物洗後無法晾乾。
母親便取出一物。只見此物,圓腹寬沿、有長柄,通體素面,底部有四字銘文:熨斗直衣。
竟然是熨斗!
話說,便當盒都有,再出一個熨斗,也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吧。
據說,熨斗最早是一種刑具。商代最初發明時,乃是被當作一種刑具使用,專門用來燙犯人的面板。到了秦末漢初,才被用於熨燙衣服。
‘熨斗’一詞,一是取象徵北斗之意,二是熨斗的外形如‘鬥’。熨衣前,將燒紅木炭放在熨斗裡,待底部發燙,便可去熨燙衣料。因多是青銅質地,所以熨斗又叫‘火斗’、‘燙鬥’、‘金斗’,也有把熨斗叫做‘北斗’、‘樵鬥’。
青銅熨斗多用來熨燙絲織物。此時只有王公貴族家才會有大量絲衣,普通百姓都是粗布麻衣,用不上熨斗。
母親時不時拿出的青銅器,讓劉備很是神奇。話說這些祖上傳下來的青銅破爛,不都被母親典當掉了嗎?
這便問過母親。
母親笑道,老宅屋舍眾多,堆滿舊物。先前雜草叢生,門房坍塌。不常去的犄角旮旯,總有些遺存。
這個解釋……
劉備想了想,很合理啊。
如此想來。炭火熨斗和蒸汽熨斗的距離,也不是很遙遠啊。
劉備覺得,之所以美人願入侯門,或許是因能穿綵衣。這個時代,一切用度都與等級掛鉤。普通齊民身上的衣服,甚至不能染色。白衣、白身,便時指此。後來放寬,也不過只許染成青色。
諸如黑、紅,這樣的高階色彩,甚至只有王公貴族才能配享。
能在草廬中用黑漆木碗宴客,最低也是士人!
齊民多配陶碗,或用青瓷。故而邑中食器酒具,多為耿氏青瓷。
逾制這種事,可大可小。加之大廈將傾,禮樂崩壞。多半民不舉,官不究。只怕有人故意構陷。一旦追究起來,那可都是夷三族的大罪。
所以往來豪商皆穿青衫。至於貼身的褻衣,又豈會為外人所見。
甚至權傾朝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