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們已經到京師城下,這些明軍怎麼辦?”
在又有明軍趕來京師城下的關鍵時刻,這支軍隊就這麼突然離開,是不是有點不妥,就算再急,是不是等到這邊的事情結束之後再回比較好?
建虜將領們都有這樣的想法,可馬上就被多爾袞否決了,只聽他暴怒道:“沒時間解釋,違抗軍令者殺!”
說完之後,他一邊調轉馬頭,一邊命令親衛道:“把此信聯通送信人繞道其他城門送給陛下。”
他心裡明白,遼東腹地是絕不能有失的。大軍遠征在外,知道家園被毀,親人被殺,會嚴重動搖軍心。
而要救援遼東,則必須保證山海關不失;如果山海關萬一有問題的話,只有繞道蒙古草原回援遼東,那時間太久,肯定救援不及。
雖然多爾袞不認為山海關會有多少問題,但謹慎的性格,讓他不敢放任空虛的山海關不管。畢竟眼下在京師有十萬大軍,如果這些明軍想不顧一切地攻打京師,那隻能是自找滅亡。
在他的想法中,明國京師已失,皇帝被抓,這支明軍的結局基本上也只有投降大清。自己領軍監視孫承宗到京師城下,已算是完成任務了。
城頭箭樓上,皇太極注視著洪承疇所領之明軍,心中不無得意地對聞聲趕到他身邊的濟爾哈朗道:“看,這支明軍顯然是匆忙趕回,旗幟凌亂,兵無士氣。只要好好敲打下洪承疇,顧全下他的名聲,讓他有臺階可下。朕以為,我們大清很快就有一支精銳的馬前卒了!”
不管是他,還是濟爾哈朗,都是久經沙場之人,對於一支軍隊的戰力,只要稍微看看,就能估計個大概出來。洪承疇所領這支軍隊的狀態,他們也是能一目瞭然。
“陛下說得是!”濟爾哈朗深以為然,也是笑著道,“要想吞併明國,光靠我們大清自己的軍隊還不夠,要是這樣的明軍能投靠我大清,那就無憂了!”
佔領京師後,他一直是建虜軍隊的指揮者。就這些天來,他隱隱察覺到有一點不好的地方。就是他發現驍勇善戰的手下在京師,特別是得到賞賜、掠得財富後就有點不願再打仗的苗頭。
濟爾哈朗有一種直覺,就是大清軍隊南下攻城略地的話,很可能大清本部人馬會不盡心,會擔心沒了性命,沒法再享受好不容易得來的富貴。
不過他也明白,佔領了明國京師後,如果不對手下進行賞賜的話,必然會鬧起來。反正賞賜和不賞賜都會削弱大清軍隊的戰鬥力,這點是由於自身從貧瘠的遼東走出來的必然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