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規模也最大,下轄六部二十四司。其中,吏部管官員,相當於組織部或人事部;戶部管度支,相當於財政部兼民政部和商務部;禮部管祭祀和教育,相當於文化部兼教育部再加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兵部管軍政,相當於國防部;刑部管刑律,相當於公安部和司法部;工部管營造,相當於建設部兼交通部、農業部、水利部。
六部的長官都叫尚書,正三品。副長官都叫侍郎,正四品(吏部侍郎正四品上)。每個部下面還有四個司,司官都叫郎中,從五品上;副司官都叫員外郎,從六品上;其下為主事,從九品上。六部二十四司,每部第一司即為本司,比如吏部第一司為吏部司,戶部第一司為戶部司,等等。
這六個部,在尚書省分左右兩邊辦公,兩邊各有一個分管領導和秘書長。吏、戶、禮為左,兵、刑、工為右,領導和秘書長則分別為左右僕射和左右丞(正四品)。左右丞只負責協調具體事務,大事則必須向左右僕射請示彙報。
除分管領導和秘書長外,尚書省還有一個總辦公廳,叫都省,也叫都堂。各部的辦公廳,則叫部堂。六部尚書和侍郎,每天上午都要到都堂集中開會,下午再回本部辦公。如果尚書要出席國務會議,就由侍郎主持工作。[7]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403b9.jpg"/>
顯然,這是一個嚴密而精緻的體系,因此從隋唐到明清基本保持不變。六部的部數、部名、職能、排序、結構和官銜都沒有變化,變化的只有官階和權力。簡單地說,官階是清代最高,權力則明代最大,但這已是後話。[8]
明清兩代六部位高權重,不僅因為經過隋唐和宋元四朝的實踐,完全證明它是行之有效的行政制度,還因為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以後,不再有中間環節。六部直屬皇帝,共同組成中央政府,當然與隋唐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明清兩代也只是名義上沒有宰相。明的內閣和清的軍機,其實是沒有名分的宰相,或者說是不倫不類羞羞答答的半個宰相。這當然是皇權政治的勝利,但這種勝利是要付出代價的,代價就是帝國制度的徹底滅亡。
隋文帝和唐太宗當然想不到這一點。作為新興力量的代言人,他們要做的事情是改變制度創造歷史。事實上他們也這樣做了,而且做得很漂亮。可以說,正是由於制度設計的合理和成功,他們才創造了世界性文明。
那麼,隋唐政改的緊要之處又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