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實只看十本卷子。殿試的考官,稱為“讀卷大臣”,看得中意的,卷面上加一個圈,這一次一共派出八名“讀卷大臣”。所以最好的一本卷有八個圈,那便是壓卷之作。以下九本的次序,也是按圈多寡來排。然後進呈御前,硃筆欽定。有時照原來的次序不動,有時因為某些特殊的原因,原試列入二甲的,變了第一,全看各人運氣。
殿試一天,“讀卷”兩天,到了四月二十四一早,兩宮太后帶著小皇帝臨御養心殿,宣召軍機大臣和八名讀卷大臣,八臣以協辦大學士瑞常為首,把疊得整整齊齊的十本卷子,捧上御案。慈禧太后已經在同治元年壬戌和二年癸亥,親手點過兩次狀元,所以不看文章,只看圈圈。很熟練地拿起第一本卷子,用長長的指甲挑開彌封,看狀元是什麼人?
一看之下,不由得失聲輕呼:“是他!”接著便怔怔地望著慈安太后。
“誰啊!”
“賽尚阿的兒子崇綺。”
這一宣示,最感驚異的是那班軍機大臣,但遇到這樣的場合,唯有保持沉默,看兩宮太后的意思如何?
“怎麼辦呢?本朝從來沒有這個規矩!”慈禧太后看著瑞常說。
看大家依舊沒有表示,慈禧太后頗為不悅。自從滿、漢分榜以來,旗人不管是滿州、蒙古,歷來不與於三鼎甲之列。因為旗人登進的路子寬,或者襲爵,或者軍功,胸無點墨亦可當到部院大臣,為了籠絡漢人起見,特意把狀元、榜眼、探花這三個人人豔羨的頭銜,列為唯有漢人可得的特權。祖宗的苦心,讀卷大臣豈能不知?雖說彌封卷子不知人名,但這本卷子出於“蒙古”,卷面卻有標示,然則這樣選取,豈非有意藐視女主不能親裁甲乙,存心破壞成法?
慈安太后也不以為然,不過她並不以為讀卷大臣有什麼藐視之心,只是一向謹慎,總覺得“無例不可興,有例不可滅”,從來鼎甲都點漢人,不能忽而冒出一個“蒙古狀元”來!
所以神色之間,對慈禧太后充分表示支援。
“怎麼辦呢?”慈禧太后低聲問她,“我看……。”
“我看讓軍機跟他們八位再商量一下吧?”
這是無辦法中的辦法,慈禧太后恨自己在這些上面魄力還不夠,懂得也不夠多,不能象前朝的皇帝——特別是“乾隆爺”,可以隨自己的高興而又能說出一番大道理來,更動進呈十本的名次。那就只好同意慈安太后的主張了。
卷子仍由瑞常領了下來。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瑞常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