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啊呀!”趙新失聲說道:“只怕真的是奉懿旨的欽差了!”
“這……,”蔡老夫子不解地問道:“東翁何所見?”
趙新是舉人出身,肚子裡有些墨水,“老夫子,”他說:“《春秋》上有句話,叫做‘日中有三足烏’,你記不記得?”
蔡老夫子細想了一會,想到了:“啊,啊,原來是這麼個出典!”
“還有個出典。”趙新吩咐他侄子,“你把《史記》取來。”
取來《史記》,翻到《司馬相如傳》,趙新指著一處給蔡老夫子看:“幸有三足烏為之使”,下面的註解是:“三足烏,青鳥也,為西王母取食,在昆墟之北。”
“看見沒有?”趙新很得意地說,“這就很明白了,‘為之使’者欽差,‘西王母’者西太后也!”
“還有這樣深奧貼切的出典,”趙新的侄子笑道:“看來他倒是經高人指點過的。”
腹笥是趙新寬,腦筋卻是辦刑名的蔡老夫子清楚,當時冷笑一聲:“哼,一點不高!就憑這隻三隻腳烏鴉,此人就罪無可逭了!”
趙新一愣:“這是怎麼說?”
蔡老夫子看一看周圍,把趙新拉到一邊,悄悄說道:“東翁請想,為‘西王母取食’,不就是說,奉西太后的懿旨來打秋風,來蒐括嗎?明朝萬曆年間這種事很多,本朝那裡有這種事?就算有其事,如何可以掛出幌子來?誣罔聖母,該當何罪?真正是俗語說的,要‘滿門抄斬’了!”
“啊!老夫子,”趙新兜頭一揖,心悅誠服地說:“你比我高明。照此看來,他這個欽差還是假的。慈禧太后十分精明,就算教他出來打秋風,決不會教他把幌子掛出來。明明是安德海的招搖。”
“東翁見得是。事不宜遲,趕快稟報。這面小旗比那些龍鳳旗更關緊要。現在不必用夾單了,用正式稟帖,三足烏這件事一定要敘在裡頭。不過不必解釋,丁宮保翰林出身,幕府里名士又多,一看就懂,一懂就非殺安德海不可!殺了還要教慈禧太后見情,因為這是替‘西王母’辨誣。”
趙新自然受教,當時就由蔡老夫子動筆,寫了一個稟帖,即時交驛站遞到省城。
安德海卻是懵然不知,拜過龍袍,吃過壽麵,過了他自出孃胎以來最得意的一個生日,然後揚帆南下,當天到了直隸的故城縣。由此往西的一段運河,出名的彎曲,本地人稱為“三彎三望”,十里路走了一天,到達了一個極大的鎮甸,名叫鄭家口,兩岸都是人家,防捻軍的圩子高得跟城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