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逆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哎呀,朋友,抱歉打攪你了。 ”
圓潤的青年憨厚地笑著,主動攀談,“你是下鄉知青吧?去哪兒?說不定我們還有同行的機會呢。”
他毫不拘束地坐到江言的鋪位上,還拿出蘋果逗弄小男孩。
“是的,回濟南探親。”
江言注意到這對青年的直率,與對面的老太太相比,一眼就能看出。
但她仍保持著適度的距離,話語不多,笑容常在,彷彿一堵無形的牆。
高瘦的青年察覺到江言的防備,沒有繼續與她搭訕,而是轉向了老太太,開始了交談。
綠皮列車頻繁停靠於各個小站,大約二十分鐘後, 來到了江言不曾到過的城市邊緣車站。 一位活力四溢的姑娘登上了車,她是回鄉探親的知青,性格開朗,甫一落座就與車廂內的幾位乘客熟絡起來。
這位名叫宋衛紅的姑娘坦誠無保留,她的家庭背景如同她的性格一般鮮明, 家中排行老三,父母均為職場人士,出生於濟南近郊的一個小城鎮, 一月新調至農村,此次歸家是因為母親突染疾病。
江言的目光不經意掃過與宋衛紅熱烈交談的老太太,儘管她試圖保持開放的心態,但內心卻不由自主地產生警惕。
這位老太太的氣質有些奇特,過於的慈祥與淡然似乎隱藏著某種不為人知的秘密。
她的指甲縫裡殘留著泥土,耳後的汙漬也揭示了其並不顯赫的出身。
車廂內的氣氛因高瘦青年察覺到異常而稍有轉變,他巧妙地轉移了話題,談論起鄉間的民俗風情。
老太太也迅速適應,分享了一些令人驚奇的民間傳說,引得眾人聽得如痴如醉。
在這樣的氛圍中,江言本以為自己會保持沉默,但她出人意料地接過話頭。
“既然大家都有所分享,我也不妨講個小故事。
不久前,我們縣裡查出幾個可疑人物,這讓老一輩的記憶又被喚醒了。”
江言的目光投向宋衛紅,心中暗自嘆息,或許自己的疑慮並非毫無根據,至少提醒一下總不會有錯。
“這個故事要追溯到新中國成立初期。”
江言輕啟朱唇,模仿那位曾給她講述的長者口吻,緩緩展開敘述。
那是1950年,新中國剛剛屹立,表面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敵人潛伏的特務眾多。
江言講述的,正是這樣一個關於忠誠與犧牲的故事。
一名返鄉的年輕女子在火車上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