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撕開的黎明:狂飆為誰從天落 (第2/10頁)
孔慶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周作人、魯迅以及一批留學回來的自然科學家都先後到北大任教。但同時,北大也有一批以劉師培、辜鴻銘為代表的所謂舊派教授。經常有這樣的情況,上一節課的教員西裝革履,下一節課的教員則長袍馬褂。比如辜鴻銘,他講的是英國文學,腦後卻拖著一條辮子,因為他是擁護滿清帝制的……
事實上,絕對平等的空間是不存在的,任何平等都必然有其現實傾向性。在蔡元培這位國民黨元老的“平等空間”裡,實際獲益的乃是一批中國共產黨開天闢地的領導人。
中國共產黨第一任總書記陳獨秀(1880-1942),字仲甫,安徽懷寧人。早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前,他就已經是文化界赫赫有名的領袖人物,以至於一些害怕他、仇視他的人把他叫做“陳獨獸”或“陳毒蠍”。他在1904年創辦《安徽俗話報》,致力於喚醒民眾。曾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在反對袁世凱復闢帝制的鬥爭中,陳獨秀被捕入獄,險些遇難。雖然共和代替了帝制,但萎靡不振的五色旗下,整個國家仍處於內憂外患的交相煎熬之中。一次次革命的失敗,使陳獨秀為代表的一代知識分子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陳獨秀認為,以往的歷次運動,都是自上而下的政治革命,而中國要成為真正的現代強國,需要一場自下而上的普遍的國民思想革命。
1915年9月,《青年雜誌》在上海創刊,五四新文化運動由此揭開了序幕。《青年雜誌》從第二捲起改名《新青年》,隨主編陳獨秀遷至北京大學,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最重要的核心刊物。
陳獨秀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指出新陳代謝是宇宙間的普遍規律,“人身遵新陳代謝之道則健康,陳腐朽敗之細胞充塞人身則人身死;社會遵新陳代謝之道則隆盛,陳腐朽敗之分子充塞社會則社會亡”。由此向青年提出六點希望:
一、自由的而非奴隸的。
二、進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進取的而非退隱的。
四、世界的而非鎖國的。
五、實利的而非虛文的。
六、科學的而非想象的。
這六點希望包含了民主、科學、開放、革新等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
陳獨秀號召20世紀的青年,徹底清除做官發財思想,“精神上別構真實新鮮之信仰”。他主張當今的教育方針是:
第一,當了解人生之真相。
第二,當了解國家之意義。
第三,當了解國家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