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老體衰,社會聯絡不斷喪失,強烈地感到孤獨,覺得生活沒有多少意義。通常對生與死的選擇沒有什麼矛盾,死的願望較為堅決,成功的可能性也大。
我是第一類,也是第二類。我既想懲罰他,又想解脫自己。懲罰了他,就解脫了自己。
弗洛伊德(Freud):自殺是一種主要來自個體無意識層的原發性內部衝突所致。對以前是愛戀著的,現在痛恨著的客體的強烈的、攻擊性意向的內向投射introjection,使個體感到對自己憤怒和敵意,其結果就是抑鬱,繼而自殺。
卡爾-曼寧傑(KarlMinninger):自殺是一種反射性謀殺,自殺者將對別人的憤怒向自我轉化或把自殺當作一種自我懲罰的手段
自殺者的特點:
1.一般認識範圍比較狹窄管視,tunnelvision,傾向於採取非此即彼和以偏概全的思維方式,任何事情,非白即黑,非對即錯,非好即壞,看不到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在挫折和困難面前不能對自己和周圍環境作出客觀的評價
2.在分析問題時,自殺者傾向於固執和被動,將自己遇到的問題歸因於命運、運氣和客觀環境,相信問題是不能忍受的intolerable,是無法解決的interminable,是不可避免的inescapable,即Chiles所謂的“三是”(Threeis)
3.面對困難時,要麼缺乏解決問題的技巧,要麼對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缺乏正確的估計,或者根本就不作任何的估計,其結果是經常選擇了不適當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4.自殺者往往缺乏耐心,不切實際地期望在很短的時間內能獲得成功,如果某一解決問題的方式沒有取得直接的、即時的成功,很快就會將其拋棄,結果他們在解決問題方面很難取得真正的成功。他們把自殺當作一種解決問題的手段
5.傾向於從陰暗面看問題,對人、對己對社會均是如此。表現為對全社會、特別是對周圍人群抱有深刻的敵意,從思想上,感情上把自己與社會隔離開來。覺得自己沒有前途,看不到個人和社會在將來可能發生的改變。這種悲觀的心理可導致抑鬱情緒,進而產生自殺念頭
6.缺乏決斷力indecisiveness,猶豫不決,沒有主見,同時行為又具有衝動性。
原來自殺者在人們心目中形象這麼壞!Loser!(失敗者!)。
自殺有作用嗎?有,如果對方是一個愛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