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第4/4頁)
島裡天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己像是從未有過來往一般,事後知縣還來求過和,張放遠知道知縣不可能因為這一樁事便能倒臺,往後在泗陽還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為此也未答應也未曾拒絕,只是他心中有數,往後必定也不會如從前一般敬重這位知縣大人了。
經此一事,張放遠倒是更加關注瑞錦的學業了,幾番周折,他覺著要想更安定順遂,還得是要有個功名才好,士農工商,士為首,不單單於說說,還得是吃上了一嘴官司,遇了煩惱之事才知曉其緊要。
另秋收以後,張放遠又開糧倉賑濟了百姓,官司可扭轉,也是靠著百姓,若不是張家這些年行善積德,恐怕也不會有那麼多人願意說話,民心名聲都是丟不得的東西。
一番料理忙碌,竟已是秋末了。
張曉天兄弟倆的商隊回來,首次前往蘇州告捷,兩兄弟結識了蘇州一位大布商,長久定下以後的蠶絲,商隊又從布商手上拿了不少蘇州的時新布料皮子回來,先便捎到了宅子裡。
許禾挑撿了幾塊不錯的留給兩個孩子做秋衣,又送了兩匹給駱予星。
晚秋天氣涼爽的有些發冷了,許禾端了一碗暖湯到庫房裡給張放遠,秋收最是忙碌的時候,要繳納田稅,糧稅,又得清點僱農上繳的糧產,張放遠已經連熬了幾日點賬。
張放遠喝了口湯,整個人都精神了些。
許禾坐到了張放遠身旁,看了幾眼賬目,瞧著許多的數字也是頭疼:“倒還是以前純粹,喜歡一個銅板一個銅板的點錢,時下卻是再沒有那些閒散功夫了。”
張放遠指了指幾個箱子:“今年的賬不清點好,可不好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