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圍繞著希臘問題,歐洲列強在看不見的戰場上激烈而無聲地交鋒著,各國依照自己的實力和利益,選擇了各自的立場,然後又分別拉幫結派,再用彬彬有禮的公文進行廝殺,以此來謀求本國利益的最大化。
這種國際秩序不穩定的狀態,自古以來都很容易激發戰爭,所幸經過了之前腥風血雨的二十多年之後,大國之間對戰爭已經心有餘悸,哪怕是最激進的政治家也輕易不想把本國再次投入到戰爭當中——而這種心態,就意味著各方妥協的空間必然存在。
此時的艾格隆,反倒是閒了下來。
歐洲大陸外交場上的折衝樽俎,他這時候還插不上手,那些激烈的利益衝突,此時也已經和他無關——對他來說,現在得到的一切已經足夠讓他滿意,他已經不需要再去冒險去製造新的不穩定因素了。
他不怕賭,該冒險的時候他一定會冒險,但是他並非是個瘋子,該見好就收的時候他也懂得見好就收。
正因為有這種心態,所以在和希臘盟友們劃分邊界的時候,他比對方想象得還要寬宏大量,因為對他來說,保持友好和穩定、讓他可以騰出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比多拿幾個貧瘠的山頭更重要。
自從簽訂了《斯巴達協議》之後,艾格隆一直留在了邁索尼,等待著他的盟友們和土耳其人的談判結果。
而事態的發展也沒有讓他失望,在俄國人的強大壓力下,蘇丹不得不在希臘和自己的首都當中做出權衡,並且做出了明智的選擇——他命令自己在希臘的軍隊撤軍,以便北上抵禦俄羅斯大軍的進攻。
而且,留在伊斯坦布林的西方列強大使們,似乎也暗地裡達成了默契,一直都在催促蘇丹同希臘獨立政府進行和談,撤出軍隊,以此來換取列強對蘇丹的支援。
為了保住僅剩的家業,蘇丹也不得不做出痛苦的決定,以承認希臘獨立為代價,換取西方列強幫助,讓自己的王朝得以苟活。
而駐紮在雅典等地區的土耳其和埃及軍隊,因為連年在貧窮的異國他鄉征戰,早已經疲憊不堪,在萊希施泰特公爵率軍登陸之後,他們對征服希臘也已經絕望,因而收到了蘇丹的命令之後,他們反倒是鬆了一口氣,因此他們也樂於配合蘇丹的命令。
對他們來說,保衛伊斯坦布林和安納托利亞的鄉土要比留在希臘有意義得多。
正因為兩方都已經有了強烈的和平意願,而且外部強大的干涉勢力也支援和平,所以獨立軍和土耳其軍隊的談判相當順利,幾乎沒有用多久就達成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