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艾格隆給海黛戴上了王冠的那一刻,約阿尼納女大公也正式宣告面世,而她統治的公國也隨之誕生。
就法統來說,約阿尼納公國就是艾格隆封出去的領地,海黛也是他等級最高的封臣,也處在他的庇護之下。
當然,到了“禮崩樂壞”的19世紀,所謂的法統並沒有多少神聖性可言了,只是一個勉強能糊弄人的藉口而已,艾格隆對於自己一手建立的公國也並沒有多少眷戀,他只是需要在“不激怒任何一方”的情況下,暫時為自己和自己的支持者們謀得一個棲身之所而已。
就在建國慶典的當天,艾格隆在冊封海黛之後,又冊封了一批有功之臣作為封臣,他們加上艾格隆之前封的一些貴族、再加上帝國時代留下的那些軍功貴族(比如內伊的兒子埃爾欣根公爵米歇爾-內伊),共同組成了他手下的核心集體。
為了進一步籠絡這些人,他還刻意在公國境內為他們劃分了一些封地——雖然這些封地都不大,而且他們並沒有民政權利,只是作為土地資產而已,但是這份恩典也足夠讓這些人感恩戴德。
帝皇-封君-封臣,一整個體系的建立,也就意味著在1815年的災難性崩潰之後22年,帝國已經在遙遠的約阿尼納地區復辟。
當然,這並不是復辟古老的中世紀體系,艾格隆也沒有興趣又重新撿起那些陳腐的玩意兒,他只是沿襲拿破崙皇帝確立的統治規則,並且暫時因地制宜。
在這個久經戰亂、宗教衝突和民族仇殺屢見不鮮的約阿尼納地區,他搞什麼“普選制”和代議民主制無異於緣木求魚,當地人千百年來也早就習慣了蘇丹的高壓血腥的統治,不可能對自由平等博愛這些大革命信條感興趣,為了建立一套能夠行之有效的制度,他只能搞出等級制來,然後藉助自己的核心基本盤來壓制其他群體。
經過了一系列的操作之後,艾格隆穩固了自己內部,新生的約阿尼納公國也站穩了腳跟,接下來他又該去忙活外部了。
他眼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為約阿尼納公國贏得外部承認。
奧地利他不用擔心,只要他完成了交易,梅特涅肯定不介意承認公國,有他從中說情,英國那邊也容易搞定;土耳其這邊也不用擔心,蘇丹焦頭爛額之下,為了讓帝國苟活下去,他肯定願意妥協——反正既然要割讓希臘,他也不介意再多失去一個約阿尼納了。
在這個時代,因為實力不足,所以普魯士在外交上和俄羅斯亦步亦趨,甚至被視作是俄羅斯人的半個附庸,他們對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