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考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還是受官府的僱傭,因為工坊團屬於天啟所有。從目前來看,工匠拿著微薄的薪水還有承受高強度的勞動,比從前給蒙古人當差日子能稍微好過一點點。與以前最大的區別在於,他們從前在身份被定性為蒙古人奴隸,現在他們是天啟,見到宗主也不必下跪,不比任何人低一等。
天啟不想任用從前在蒙古人朝廷中當差的小吏,又要村村進駐人,極度缺乏能當官的人。
於鳳聰、丁才和李瑋共同組織了工坊團的改制,工匠們被編排成組,從中挑選老成持重的人為頭目。會打製盔甲、兵器、大炮的工匠是香餑餑,被分成五個武器工坊團。
於家人利用從前經營過武器的便利,控制武器工坊甲團和武器工坊乙團。出身翠竹坪張家的人、來自贛州的李瑋的親信和周光親傳弟子分別控制了其他三家武器工坊團。
按照鄭晟的命令,武器工坊團將會按照太醫院的模式,組建三個並列的兵仗局,品級與太醫院相當,分工研製新武器。如火炮的威力和鑄造,長刀的鑄造工藝,等等,一律記錄入冊。官府安排教書匠和精通計算的色目人夥計為老師,工匠的孩子被強制安排進入學堂學習文字和數字計算。
工匠多文盲,只知道憑藉口口相傳的經驗怎麼去做,但從來不知道怎麼去書寫。還有人存著家傳秘方不能示人的想法,遮遮掩掩的。李瑋親自主持考察,對確實有不傳之秘的技術,天啟拿到之後,會直接給顯出方子的工匠一個官職。
這些東西說起來只是張張嘴的事情,但從工匠的劃分,到武器工坊團的確定廠址,還要馬不停蹄的鑄造武器。中樞的幾個人有人負責做事,有人負責監視,忙的沒日沒夜。
俘虜營的一部分色目人被放出來,編入養馬坊。紅巾軍為了將來的與蒙古人作戰,專門組建騎兵,名為赤潮。
夏糧熟透的季節,贛州和廣州東路才分到土地的百姓,每家每戶幾乎要繳納三成的糧食作為稅收。雖然有了自己的土地,鄭晟留給他們的東西也只夠養活自己一家人。
七月,北方朝廷幾十萬大軍與大宋的義軍在黃河對峙,大戰一觸即發時。
鄭晟在廣州組織了第二次招賢納士的考試,給讀書人一條進入天啟的通道。
至正十三年,天啟在這個難得的緩衝期裡蛻變。他們沒有敵人,這是鄭晟的良機。
…………
…………
這個時候,彭瑩玉已經在浙東明教信徒的引導下從南昌殺入徽州府。
一路有許多人在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