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暴富的努力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後世人看來,李世民就是開掛的人物,出身名門,少年天才,一堆牛人幫助他,他當了皇帝之後國力強盛,出現貞觀之治的盛世,萬國來朝,留下天可汗的美名,好像他沒有經歷過苦難。
但實際不完全這樣,他打仗雖然幾乎是戰無不勝,但是並不是一帆風順輕鬆拿下敵人,經常是生死搏鬥,險象環生,險勝而已,他也算是過著刀口舔血的日子。
正因為他一直在外打仗,他錯過了聯絡朝中文臣的時機,與朝中文臣關係一般。等他平定了王世充竇建德,讓李唐的江山得到穩固後,就意味著他對李唐來說,不是一個必須存在的人物。
因為他是皇子,手握重兵的皇子,不是皇家嫡長子,儒家有些人就對他更有微詞,甚至有人說出兵權應該交給皇帝與太子,秦王身為親王,應該避嫌。這話挺無恥的,但是說的人大義凜然。
自古文武大臣很少有相輔相成的,大多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朝中不少文臣都對李世民手握重兵不滿,因為許多武將對李世民死心塌地,只知道有秦王不知道有太子,文臣認為這是對太子李建成的威脅。
太子李建成也是這麼認為,所以削弱李世民兵權,調走李世民親信,向李淵進讒言等是他們的日常工作,這讓李世民苦不堪言。
有一段時間,李世民就是案板上的魚,李建成是持刀的庖丁,李建成想切掉哪一塊就切掉哪一塊。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走投無路的李世民,最終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我們無從知道如果李建成不為難李世民,李世民會不會發動政變。
………………
此時的李世民,就正處於苦不堪言的初期,李建成已經開始盯著他的兵權,朝中文臣大部分也認為兵權在一個人手中,容易出變故。
只是李淵還顧念父子之情,不好意思做的太過分,但是他已經表明態度,他已經開始讓人修建秦王府,等待秦王府完工,李世民一家就會搬出太極宮,這是李淵釋放出來的一個明顯訊號。
李建成與李世民是君臣有別!這是告訴別人,也是告訴李世民。
身為李世民智囊團的房玄齡等人,也非常明白秦王團隊處境不好,他們竭力去拉攏儒家名人,但是沒有幾個成功。
既然無法讓對方加入,那就要把對方踩下去,但是怎麼踩下去,他們卻束手無策,這也是為什麼李世民最後孤注一擲,發起兵變的原因。
明面上,無論是文官的支援,還是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