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章 (第1/7頁)
寒小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都說萬事開頭難, 這話確實不錯。
想當年,老魏家打算送窩頭去開蒙,可費了不少勁兒, 光是每天上學放學就夠讓人操心的。尤其那會兒窩頭年歲還小,哪怕鄉下地頭哪家的孩子都是打小撒丫子滿村亂跑的, 但窩頭去的那個私塾卻是在南田村, 隔了不少距離不說,有很長一段路甚至都是沒人經過的。
好在,就算當年再艱難,最後還是堅持了下來。也正因為窩頭熬過去了,老魏家其他人也撐住了,再碰上類似的事情後,就容易多了。
當年家裡一個娃兒上學都難,如今辦個家學都容易。
像學舍、課桌椅什麼的,都交給了大牛一個堂弟去折騰,橫豎眼下才正月初七呢, 慢慢來, 趕在春耕之前搞定就行了。至於家學先生的人選, 大牛和窩頭商量了一下,由窩頭先去同窗裡打聽一下, 到時候視具體情況再決定。
畢竟, 他們也不能直接衝到其他的私塾裡,去挖人家的牆腳吧?
這事兒辦得相當順利, 他們初七這天就回到了省城,但其實省學開學沒那麼早的,趕回來也是想調整一下,再就是鋪面裡不能完全丟開手, 總得有人鎮場子。
趁著尚未開學,窩頭跑了幾個本地的同窗家裡,經人介紹找了個屢試不中的老秀才。
據窩頭所說,那是他同窗的叔祖父,學問挺紮實的,卻僅限於經史子集裡那些擺在明面上的東西。反而,考秀才只需要將先人的東西牢記於心,但考舉人卻是需要自身的感悟和理解的,聽起來彷彿差不多,可實則卻是天壤之別,只能將其歸咎於天賦不足。
但甭管怎麼說,當啟蒙先生是絕對足夠了。
兩邊商量好了具體的束脩,以及到時候由莊子上給米糧蔬果,當然也會提供房舍。開學的時間也定下來了,就定在三月初一,先生會同他的老妻一起前往。
說是老秀才,但其實年歲也不是特別大,實際上的年紀甚至要比楊冬燕都小上五六歲,可看起來卻已是滿頭白髮,一副憂慮過度的模樣。
等事情定下來後,二牛往莊子上跑了一趟,傳話以及確定房舍等一些瑣事。
說真的,等徹底定下來後,楊冬燕還是挺懵的。
永平王府自然也是有族學的,但事實上建立的卻是特別晚,像她的兩個兒子都不是在族學唸的,直到孫子輩兒時,這才想起來該辦個自家的學堂,好供孩子們唸書。
誠然,跟上輩子比起來,老魏家其實是更晚的,因為楊冬燕曾經的長孫劉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