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問道卷(1) (第3/6頁)
【漢】楊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禮器雲:“禮也者,猶體也。”釋言語云:“禮,體也,得事體也。”“合則渾,離則散”者,音義:“則渾,戶昆切。”按:列子天瑞雲:“氣形質具而未相離謂之渾淪。”渾即渾淪之謂。說文:“,分離也。”經典通用“散”。太玄玄瑩雲:“其所循也直,則其體也渾。其所循也曲,則其體也散。”亦渾、散對文。“一人而兼統四體者,其身全乎”者,此證明合則渾之義。道、德、仁、義、禮稱名不同,同施於事則一。猶人之四體所處各異,而執行則通。差別道、德、仁、義、禮,而去彼取此,猶欲分析四體,用其一而廢其餘也。老子云:“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是道家分道、德、仁、義、禮為五等,道為上,德次之,仁次之,義又次之,禮為下。此文即所以明彼說之非者也。注“五者人之天性”。按:司馬雲:“天性自然,不可增損。”注“四體”至“身全”。按:弘範此注,循文釋義,雖未盡楊旨,而大體不誤。陶氏鴻慶讀法言札記雲:“人,即上文‘人以仁之’之‘人’。禮記中庸篇:‘仁者,人也。’鄭注云:‘人也,讀如相人偶之人。’是人即仁也。四體指道、德、義、禮言之。道、德、義、禮以仁為本,故曰以一人而兼統四體也。”不知此文以四體譬道、德、仁、義、禮,乃從不可分離之義為言,非以四體分配此五事。必膠執數目以求符合,斯亦惑之甚矣!
或問“德表”。曰:“莫知作,上作下。”〔注〕作,為也。莫知為上之樂,為下之苦。請問“禮莫知”。〔注〕言已有禮制,則有尊卑。曰:“行禮於彼,而民得於此,奚其知!”〔注〕君自行禮於上,而民承化於下。或曰:“孰若無禮而德?”曰:“禮,體也。人而無禮,焉以為德?”〔注〕禮如體。無體,何得為人?無禮,何能立德?〔疏〕“德表”者,說文:“,上衣也。”引伸為凡外著之義。司馬雲:“問有德之人在上,其治化表見於外者何如。”“莫知作,上作下”者,“莫知作”為句,“上作下”為句,“作”與“下”韻。蓋古書有是語,子云引之,以證德表之說也。作者,興起之謂。康誥雲“作新民”,孟子云“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即此文之義。言莫知所以興起而興起者,乃上之有以興起其下也。“請問禮莫知”,音義:“天覆本作‘請問莫知’。”按:此承上文而發問,不得有“禮”字,當以天覆本為正。“行禮於彼,而民得於此,奚其知”者,大戴禮禮察雲:“故婚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淫闢之罪多矣。鄉飲酒之禮廢,則長幼之序失,而爭鬥之獄繁矣。聘射之禮廢,則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