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上中下策 (第5/10頁)
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楊凌舉箸皺眉,沉思半晌,嘴裡咀嚼的什麼食物全然不知味道:東廠此計不可謂不毒啊,八虎與他交好的事眾所周知。至於八虎是否受他盅惑,根本不需要確切的證據,市井謠言就相當於後世的輿論導向,只要他同樣拿不出反證就足夠了。
如果朝中百官和士紳名流都站到了他的對立面,那麼東廠錦衣衛趁他突然回京,對他們的計劃尚無察覺時猝然下手,一夕之間將內廠精銳連根拔除,就算皇帝事後知道事情,也已無力迴天,更無法降罪一人了。
最難辦的是這個計策一時竟無法想到破解的手段,輿論掌握在誰手裡?在讀書人手中,而朝中的文官就是讀書人的核心。這件無往而不利的武器一直就掌握在他們手中,就連皇帝也同樣畏之如虎。自己去向誰辯白?可笑!就算他舌燦蓮花,又怎鬥得過千百張嘴巴?
不能消除百官的誤解,自己在道義上就始終屈居下風,不要說想回京提出解除海禁、通商利民的政策,意圖改變大明的命運了,恐怕今後舉步維艱,要做這個官都要戰戰兢兢。
楊凌嘆了口氣,見吳傑和柳彪也是一臉沉重,不禁展顏一笑,安慰道:“不必太擔心,他們還是低估了我們的力量,不知道司禮監有我們的人,更不知道西廠和錦衣衛內部也有人和我們結盟,他們想以迅雷之勢將我們掩殺?如今我們已經知道這件事,他們知已不知彼,勝算能有幾何?”
吳傑頷首道:“卑職明白,如今我們既已知道他們的計劃,又掌握著他們所不知道的力量,想猝然襲殺內廠精銳自是一句空談。可是現在對我們不利的形勢已經造成,除了東廠、錦衣衛,仇視我們的官員也在日漸增多。這件事不解決,終是一件大患,向來只可千日作賊,可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呀。”
楊凌強笑了笑,又問道:“文武百官怎麼說?難道他們已經全部站到內廷一邊去了?”
吳傑想了想,臉上露出些許寬慰,說道:“也不盡然,朝中六部裡,戶部、禮部至少是保持中立的,至於武將方面也大多傾向於廠督這邊。另外,廠督大人在海寧潮前以一當十力抗大股倭寇的事傳回京後,又有各地稅監及時將朝廷稅賦遞繳進京,御使臺和翰林院一些文官對大人也甚為推許。這股力量雖然太小,不足以影響居勢,不過顯然也產生了一定的作用,從卑職察訪的情形看,三位大學士意見也不統一,李東陽大學士似乎仍在觀望,不似劉、謝兩位大人那般對大人一副深惡痛絕的模樣。”
楊凌心中升起一線希望,李東陽威望卓著,朝中百官裡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