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劉瑾變法 (第2/6頁)
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楊凌沉吟一下,嘆道:“公公這番理論,實是大有道理,不過……實行起來大有難度呀。”
劉瑾見他贊同,心中大樂,至於難度……劉瑾樂觀的很。他笑眯眯地道:“大人,你覺得我這般呈於皇上,可行嗎?”
楊凌趕緊道:“呃……有些小問題,比如說,公公認為戶部應該每個月盤查一次各地錢糧,這個……就過於頻繁了,舟車鞍馬不勝勞頓呀,這一撥官員出了京,還沒等回來呢,第二撥就得下去了,再說糧賦大多按年收成,臨檢頻繁,地方官員迎來送往哪還有時間處理政務?”
劉瑾聽了連連點頭道:“是了是了,咱家倒忘了那各地的官倉不在京裡,這個要改,改為一年兩次。”
他拿過奏摺了標註了一下,又問道:“還有何處不妥?請楊大人多多指教。”
楊凌指著那條文官領兵的條文道:“在雞鳴驛時,那位御使大人身為文人,不懂軍事,對行軍佈陣卻處處干涉,害得大軍被困葫蘆谷,最後葬身亂軍之中,公公也是深受其害呀。你看這裡,這裡說設文官總制九邊,鎮、巡以下皆受節制,如果韃子再來襲邊,讓一個文臣在上邊胡言亂語一番,豈不壞了大事?”
劉瑾聽的臉一紅,當初他也是胡言亂語的人之一,最後卻只讓何參將背了黑鍋,他心中也知道外行瞎指揮有很多壞處,這一條本是為了表示忠心,那個秀才公自作主張替他加上的。
劉瑾提起筆來,將這一條重重塗去,問道:“大人說的是,還有麼?”
楊凌指著那條“罰米例”,說道:“這個罰米,楊某擔心……”
劉瑾不以為然地道:“這個還是必要的,洪武年間,貪汙六十兩就剝皮塞草,咱家以米銀代刑,已經算是輕的了,吏治之腐敗,必以重刑酷典嘛。”
楊凌似笑非笑地道:“其他的麼,就沒有了,不過……公公還是不應操之過急。”
劉瑾以為楊凌有與他爭功之意,怕自己治政有了成效,所以只是笑笑,心下不以為然。楊凌知道劉瑾新官上任,那番熱忱自己是勸不住的,再者他現在掌著內廷中樞,實權比自己要大得多,要不是自己在皇上面前說的上話,恐怕劉瑾會更加不以為然。
楊凌想起當初黃奇胤進諫裁減官員落得的可憐下場,不禁憐憫地望了劉瑾一眼,此人雖不可與黃奇胤一個小小御使相提並論,可是他這般激進的搞法,勢必要得罪無數的官員,那些人縱然不敢當面反抗,時日久了,散沙就會凝成礫石,到時候……楊凌輕輕搖了搖頭。
劉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