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古以來,主人接待客人就不僅僅是吃吃喝喝這麼簡單的事情,總還要有點娛樂活動。
每個朝代的娛樂活動是不一樣的,如今,不外是洗洗澡、按按腳、找個小姐抱一抱,跳跳舞、唱唱歌、叫個小姐摸一摸。
那麼,春秋時期,用什麼娛樂活動來招待客人呢?最流行的一種叫做投壺。投壺是一種大眾運動,從小老百姓到貴族到國君都玩,不過身份不同,器具自然就不會一樣,而規矩也不大一樣。
投壺是一種怎樣的遊戲呢?其實類似於現在的飛鏢比賽,就是用手把箭投進一個壺中,看誰投中得多。那麼,為什麼不乾脆就玩射箭呢?一來場地限制,二來射箭是純粹的比賽專案,而投壺更多的是娛樂。
【投壺】
晉昭公二年(前530年),也就是楚靈王滅蔡國的第二年。
齊景公前來晉國訪問,韓起耍了個滑頭,派中行吳作晉昭公的襄禮,也就是晉昭公會見諸侯時的禮儀主持人。
中行吳覺得這是個挺出風頭的事情,欣然接受。
晉昭公設宴款待齊景公,那就是國宴。國宴,自然用最好的酒最好的肉,基本上就算是汾酒和烤全羊了。
吃飽了喝足了,就該搞點娛樂活動了。玩什麼?投壺。
關於投壺,有很嚴格的禮儀和規矩。《禮記》中專有“投壺”一章,介紹投壺的禮儀和規矩。
下面,按照《禮記》的記載來回顧一下晉昭公和齊景公的投壺過程。
投壺的裝備主要有矢,也就是箭,用柘木和棘木做成,不去皮;壺,一種口稍大,肚子較大,頸部較細的壺;中,應為“盅”,用以放籌碼以計算勝負;算,籌碼。
我們現在常說“勝算”,通行的解釋是取勝的計謀,其實這樣的解釋是錯誤的,正確的解釋是取勝的籌碼。
再來看看投壺的程式。
中行吳捧著箭,裁判工作人員拿著中和壺,來到客人面前。按理,應該是晉昭公親自捧著箭,不過鑑於他是盟主,因此就由襄禮中行吳代表。
中行吳來到齊景公的面前,很客氣很謙虛地說:“不好意思,我國的製造工藝比較差,箭有點歪,壺口也不正,湊合湊合,賞個臉玩一局吧。”
齊景公也很客氣,說:“哪裡哪裡,您太客氣了,又是汾酒又是烤全羊的,都是好吃好喝,還要弄這玩意給我玩,太麻煩您了,我,我不敢當啊。”
中行吳再次邀請,齊景公再次推辭。
中行吳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