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第4/9頁)
寒小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依據,努力讓那些出身良好的翰林官明白,尋常百姓家要供一個讀書人有多困難,而在缺少科舉資料的情況下,唸書學習考學都成了一項艱難的事情。
他的話引起了同在翰林院的其他幾位出身貧寒翰林院的共鳴。
其實,哪怕是號稱出身貧寒的,實際上起碼也是普通的小康之家。道理很簡單,真正窮的哪裡有錢買文房四寶,出錢給先生付束脩?
不可能的。
赤貧之家,滿腦子想的都是下一頓在哪裡,填飽肚子才是頂頂要緊的事情。至於其他的,衣食住行拿個不比讀書來得重要?
只有當脫離了那個貧寒的環境,吃喝不愁並且家有餘糧手頭有錢時,才會意識到可以送孩子去學點兒什麼。哪怕真到了這個時候,都不一定是供養讀書考科舉,很多人送孩子上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認一些字然後送到鎮上、縣裡去當賬房先生。
科舉?當官?
這些事情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太過於遙遠了。
在這些年來,窩頭經歷的事情越多、見過的世面越大,他就愈發的慶幸自個兒攤上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奶。
有些事情,哪怕楊冬燕和永平王府刻意隱瞞或者含糊帶過,但興許能糊弄得了大牛、二牛他們,卻沒辦法徹底的欺騙過窩頭。
永平王府楊老太君的逝世年月日都是有明確記載的……
而算一下時間,楊老太君沒了的時候,窩頭都已經快三歲了。那麼,請問楊老太君是如何在過世之後突然就成為了窩頭他奶的?
到底是記載的時間有誤,還是含糊帶過的那個一魂雙魄的說法?亦或是……
借屍還魂。
以前在求學時,窩頭是隻看科舉用書的。因為他認為家裡人供他念書不容易,哪裡還有閒工夫去看亂七八糟的閒書?可等到後來,他考上了進士也當上了官,且御學跟旁的地方不同,有著大把的時間看這種書籍,自然也會接觸到一些奇聞異事。
而借屍還魂的傳說,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
猜到這個真相時,窩頭是沉默的。
說真的,他如今已經完全不記得三歲以前發生的事情了,甚至別說三歲了,再往後兩年都不太記得了。
最早的記憶,應該是某天他跑出去玩,回家時多了一隻小豬妹,那隻豬妹能哭能喝能睡,長得胖嘟嘟的。他奶原本只愛牽著他的手在村裡閒逛,從豬妹來了後,他奶幾乎是不離手的抱著。
再後面的記憶,就是他去鄰村上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