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第2/7頁)
童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保管的詔書,而禁衛軍也從金鑾殿的龍椅下方尋到了傳位詔書,這個地方放的也是相當討巧,大部分人懾於皇威,是不可能在金鑾殿,特別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龍椅邊滯留的。
這份詔書落在皇后娘娘手中,她與兩位宰輔一同將它們攤開,看到上面的繼位者時,紛紛看了一眼對方的眼神,互相頷首。
由皇后娘娘宣讀詔書,眾人屏氣凝神地聽著。
魏司承心跳地極快,與其餘人一同跪在地上,他不由自主地摸向藏在鎧甲裡的陳舊荷包,上面正是雲棲繡的雲上青雀。
他閉上了眼,七七,我很快就能與你團聚。
皇后娘娘唸了前面一段冗長的開場白,直到最後,她刻意停頓了一下,目光掃向在場的諸多王爺,每一位都恭敬地跪伏在地上,實則一個個都緊張極了。
眾人想著,是朝內外曾經呼聲最高如今還在天牢的肅王,還是身為皇長子的大王爺,亦或是近期極為受寵的老九?
皇后最終看向魏司承,聲音莊嚴肅穆:“端親王皇九子魏司承,人品厚重,在外驍勇善戰,在內愛戴子民……”
是皇九子,曾經最不可能的繼位者。
一時間,一片寂靜。
兩份詔書,就是為了預防萬一,另一份更是在眾多內閣大臣的見證下,交予兩位宰輔,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皇權更迭的安全性與隱秘性。
詔書更沒有篡改的可能性,在書寫的時候,不僅會寫上該皇子的排名,更有他的封號與名字。是以,皇帝早在廢黜太子後,就已經定下了皇位繼承人。
不提周圍人如何震驚,魏司承才是最緊張的人。
他謀劃得實在太久了,久到他以為只有透過兵變才能得到,如今城外已駐紮著不少他計程車兵,一旦詔書中不是他的名字,那麼這就是一場見血的爭鬥了。
也不知弘元帝是真的被其餘孩子傷透了心,獨獨看中了隱忍孝順的魏司承,還是早就看出了魏司承隱忍弒血本性,猜到了他打算,不希望血濺京城。無論是哪一種,或許只有弘元帝自己才知曉了。
魏司承高高拎起的心終於輕輕放下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他有希望繼承大統,只是機率太小而已。李昶身為工部尚書,自是在現場,亦是他幫助皇后在最初穩定了在場的中立大臣,等到魏司承前來主持大局。
魏司承能榮登大寶,對李家來說亦是好訊息,他的寶貝閨女總算是安全了,若是端王奪嫡失敗他們李家怎麼保得住身為端王妃的女兒。李昶眼睛眨了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