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蘋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關於是否參加科舉之事,蘇錦實在是猶豫不決。
一方面以往的經驗告訴自己,官道非坦途,稍有不慎,下場會比普通百姓慘上一萬倍,而且自己的性格過於跳脫,似乎也不是當官的料。
但另一方面,包拯的話給了他很大的觸動,官身宛如一隻金燦燦的護身符,身上有了這個護身符,今日之事便絕對不可能發生;朝廷命官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冤枉的,也不是一個小小州官就能決定他的命運的,無疑會安全的多。
蘇錦坐在和豐樓的雅廳中問了自己三個問題,試圖找出答案。
第一問,目前的生活是否是自己滿意的?
這個問題似乎根本不用考慮,當然不滿意,家宅尚算安寧,但外患不斷;蘇記又不是富甲天下的大戶,充其量只能是在廬州城排的上號而已,放眼大宋,蘇記淹沒在富豪的洪流中,連個毛都看不見;而商會的各種打壓牽制,加上這次算是跟知府大人接下樑子了,以後的日子將會更加的難熬。
第二問,入仕和當老百姓之間孰優孰劣?
這個問題似乎也不用考慮,蘇錦俗人一個,沒有那種超脫淡然嘯傲山林之間的胸襟,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體制飯是每個朝代的人打破頭都想進入的,若非家世淵博,政治資本足夠,普通人就只能透過科舉之途改變命運了,這一點後世和現在何其相像。
拋開主觀的因素不談,光是現在蘇家的處境,在群狼環視之下,若是有個官身,立刻安全係數數以千倍的增長,這些商會宵小根本就再也不敢動自己一根毫毛,所慮的無非便是官場上傾軋和當今大老闆仁宗皇帝的喜怒了;
對於這個朝代雖然瞭解不多,但蘇錦淺薄的歷史知識裡還從未聽聞哪位北宋文官被殺頭的,這是個相對寬鬆開明的時代,只要小心翼翼的做好本分,不要被人控為謀逆這等不能饒恕的大罪,似乎無需擔心官場上的生死問題。
蘇記怎麼辦?這是蘇錦自問的第三個問題。
蘇記正處於蒸蒸日上的階段,各方面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此刻抽身,蘇記無掌舵之人,恐怕未等自己考上功名,蘇記便被鯨吞殆盡了,到時候自己再名落孫山,豈不是兩頭空,貽笑天下;蘇記上上下下近四百口都抱著蘇記這顆大樹討生活,蘇記倒了,自家生計雖無虞,可坑了這些忠心耿耿跟隨蘇記十幾二十年的老掌櫃老夥計了,有的人家祖孫三代均在蘇記討生活,豈不是要人上吊麼?
難道再將孃親請出來掌舵?先不說王夫人是否能將蘇記帶上覆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