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國的領先地位已經蕩然無存,元朝毀滅了中國大量本來可以持續發展的東西,要不是元朝把這些東西斷開,我們可能早就文藝復興了,我們可能早就實現大航海了,我們可能早就進入了資本主義了,但這一切都被元朝給隔斷了。但元朝唯一的好處,就是對原來處於社會底層的娛樂文化的發展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過去的知識分子因為都熱衷於參加科舉考試去當官,所以大家認為寫詩、寫詞什麼的並不是個正事兒,把這個叫作“淫詞豔曲”,大家認為所謂的正事就是去做官,副業才是寫點兒詩詞。到了元朝,因為這些漢人知識分子沒法去參加科舉,也當不了官,所以大批的知識分子就被迫靠寫作、靠音樂為生。元朝有一個供知識分子去賣自己的音樂和文學作品的地方,那就是“勾欄”,這勾欄其實就是宋元戲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場所,相當於現在的戲院。那個時候對於這些處於社會底層的文人來講,已經當不了官了,要靠寫這個養家餬口。你做官的時候寫的詩,有人看沒人看無所謂,反正有俸祿。但這個時候你要靠寫作生存下去,就要讓青樓裡面彈唱的都是你的詞,演奏的都是你的曲。如果沒人愛看,沒有客人來,那你馬上就會被解僱,你馬上就失業了。所以大家只能拼命寫,結果由此誕生了中國歷史上非常輝煌的元曲和元雜劇。在元朝之前文人們也就是寫寫小品,最多寫篇文章,也就是寫出像《赤壁賦》《滕王閣序》這樣的文章,到了元朝才有了戲劇這樣的東西。在整個世界文學史上,戲劇的地位當然已經是遠遠高於小品文、散文等。元朝由於實行的是市場化,戲院需要演出,需要賣票,需要招攬客人,所以就誕生了大批像關漢卿、白樸等這樣的大戲劇家。元朝的戲劇當中用了大量北方的白話文,你看關漢卿寫的東西,今天基本上都能看得懂,也不掉那麼多書袋,裡面用了大量的北方民間的白話文,我覺得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高峰。元曲的音樂也是中國音樂的巔峰時期,可謂中國音樂及外族音樂的集大成者,但可惜元曲至今已失傳大半。很多流傳下來的詞當時都是能唱的,什麼“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但現在只剩下了詞,也不知道因為什麼這些曲子都失傳了。
在我們的正史記載中,元朝只統治了一百六十二年就滅亡了,但實際上,按元朝自己的記載,元朝並沒有滅亡,只是統治的地方變小了,原來元朝統治那麼大一塊地方,到後來退回到自己的老家去了,但那也是咱今天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也是咱中國版圖的一部分,只是它變成了“北元”。最後也沒有打仗,徐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