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機械裝置被磨損之後,車船的效能必然會大幅下降。所以在陳德興記憶中南宋水軍的車船都同時配置了船槳,稱之為“鐵壁鏵觜船”,平時用船槳驅動,戰時再漿車(古人管翼輪驅動裝置叫車)並用。
不過這種鐵壁鏵觜船的速度,在陳德興看來,還是很難在每小時10公里以上的逆流中前進。可在川江逆流中前行的古代戰船,在陳德興想來也只有西方人的多層漿座戰艦了。如果賈似道想要逆流而上增援四川,就必然需要這種以速度見長的戰船。
而前世身為高階海員的陳德興對於古代船舶結構並不陌生,少年時便喜歡製作船模,後來還收藏了不少高度模擬的古代船舶模型,其中就有著名的多層漿座戰艦——這種一度稱霸地中海的古代戰艦是頗讓他著迷的,他不僅親自制作過模擬模型,而且還研究過此類戰船的結構和效能。知道這種戰船在作戰中的最快速度可以超過10節!即便是巡航速度也能達到7.5節以上。擁有這樣的航速,足以讓多層漿座戰艦在長江中逆流而上,同佔據順流優勢的蒙古水軍一戰。
而且多層漿座戰艦的優點還不僅僅是速度,因為這種船隻是地中海千年征戰的產物,自然擁有了冷兵器時代最強的武備,包括金屬撞角、弩炮、發石器和用來打接舷戰的烏鴉吊橋等等。完全是一架水上的戰爭機器!
“三層漿座……”呂師虎似乎有不明其意,“漿座是什麼意思?”
“是在船舷兩側安裝上中下三層木漿的意思,每船有漿170到174,可以同時划動,速度比車船要快得多。”
呂師虎愕然,“置上中下三層木漿!真可行否?”
雖然中國古代的造船工匠們也一直在想方設法讓船隻取得更強的動力,但卻從來沒有想到過使用多層漿座,而是採取了翼輪踏水車船設計,循的是胳膊再粗擰不過大腿的思路,用腳踏驅動的翼輪代替手臂划動的木漿。
“如何不可行?漿有三層,漿手亦分上中下三層,猶如樓房。”
道理非常簡單,可以說一點即破。呂師虎也是將門出身,自然文武兼修,不是隻知道四書五經的書呆子,稍一琢磨便狠狠一擊掌,“道理竟如此簡單焉!漿分三層,每層五十餘,分兩舷,每舷不過二十七八支漿,如何不可?三層漿座合計一百七十餘漿,其力必大於二十餘車之車船……對了,慶之,你這三層漿座船尺寸如何?可載多少甲士?”
“船體總長二十五步,寬三步半,漿手之外載甲士五十人。”
“才五十名甲士?是不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