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登萬23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至今日,他也沒有拋棄最初的想法,林登萬從來不是個保守派,至少他的思想並不保守。
軍界,政壇,一個又一個位置,能者居之,不行的人就該滾出去了,正如同當年雷德爾肅清老派功勳那樣。
德國軍政界的年齡應該降一降,趨於保守、能力下滑、年齡過大的人應該離開,哪怕他們是跟著雷德爾打天下的功勳人物,雷德爾也可以毫不猶豫的請他們走開。
這正是雷德爾與威廉一世等傳統皇帝最大的不同,雷德爾可是六親不認的,更何況只是跟隨自己打天下的功勳呢。
1849年秋,7位內閣大臣辭職,4位內閣部門首席秘書辭職,柏林市長、科隆市長被更換,政壇大地震成了一時間的討論熱題。
這些人員調整都是德皇雷德爾直接使用特別政令進行,未經內閣與國會討論,就連首相俾斯麥都沒有事先得知。
俾斯麥還是看報紙才知道的,自己的內閣團體一大堆人滾蛋了。
安娜拿著報紙連夜撬開王宮大門,找到德皇問怎麼回事。
“這些人可是跟著您從1835年走到現在的,人家也沒犯過什麼錯誤,無非就是吃喝嫖賭偶爾受點小賄,你就這麼把他們都趕走了?”
林登萬:“內閣大臣一群老邁昏聵的大傻子,留著他們有什麼用,就連一些內閣部門的秘書也是混資歷的了,都滾吧,給年輕人上位留出空間。”
安娜只能說是佩服,能動手清洗打天下的開國功勳,雖然他們確實有點跟不上節奏了,但這..果然六親不認。
德意志帝國正處於快速發展的國運上揚期,這是個人才輩出的時代,無論政壇軍界,都有大量有才華有天賦的年輕人等著往上爬的機會。
雷德爾自然是更看好年輕人,1835年跟著自己走到現在的內閣大臣和內閣各部秘書,都老了,都開始混了,仗著自己開國功績得意洋洋的,所以林登萬一腳把老夥計們都踢出去了。
舒爾茨爵士和他同時代的人,已經到了退場的時候,只是舒爾茨還沒完成教育工作,暫時沒被雷德爾踢走。
林登萬:“接下來我有可能對軍界也進行一次整頓和肅清,我聽說參謀總部現在已經不幹事了,每天在會議室裡開趴梯喝大酒啊。”
俾斯麥震驚,我靠你瘋了,軍隊你也敢清洗。
有何不敢?我作為德皇,權利是無限的,德意志帝國不需要廢物,什麼特麼的開國功勳,什麼特麼老臣老將,沒本事就滾,這個時代有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