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實主義小說最大的欺騙性所在。首先,對作家而言,世俗世界人事紛繁,任何現實事件都具備可複製性,都可以證偽和重複上演。凡在當下真實現實生活中不具備“可複製性”的事件就被認為是沒有“意義”的、荒誕的,至少是沒有現實意義的。如果一個小說寫月亮上掉下一塊隕石砸死一個人,那人們一定認為這是不可能的,是荒誕的。因為這個事件可複製和重演的機率幾乎為零。這樣一來,凡具備“可複製性”的事件原則上都可入小說。因此,作家的題材取捨就有所偏依而存在題材的欺騙性。如果作家受控於某些權力意志和利益集團,那結果可能會更糟。另一方面是作家的精神存在問題,現實主義作家不揭示作家自身的本我存在。由於本我存在是一種純精神存在,它遊離於世俗生活,不能用小說展開成故事,更適合於哲學。因此,現實主義作家把自身的純精神的本我存在掩飾起來。這就在創作方法上自覺或不自覺地產生了更大的欺騙——精神欺騙。這就造成作品與作家在人格精神上的分離。
<b>二、殘雪小說存在的意義</b>
殘雪小說迴避了現實主義作家的經驗世界,面向了人的自身精神——隱秘的本我存在。殘雪小說從世俗的經驗世界隱退到被現實主義作家忽略的精神內部,進入到人的不作用於世俗生活的言行動機,包括妄想與白日夢、冥想,延伸到了人的非理性的精神存在。所指和能指的起點和歸宿是從精神到精神,不涉及世俗的經驗世界。經驗世界在現實主義作家那裡既是主體又是客體,而在殘雪小說中這個經驗世界卻退隱成了一個虛擬的客體存在。所以,殘雪小說更多關注的是精神世界中的那個本真之我——自我、本我、舊我,及其自我的更新過程,等等。
現實主義小說是“及物”描摹,作家與讀者始終處於同一平面的經驗世界,作家的作品與讀者始終是世俗生活的“在場”者。這是現實主義作品意義生成的根本保證。而殘雪小說是不“及物”的,是與人們的經驗世界平行存在的另一個精神平面(平行存在只是一般而言,因為經驗世界與精神世界的交叉關係很複雜,將另文探討)。殘雪小說從精神世界出發,再回到精神世界,是對精神世界的探幽揭秘。因此,殘雪小說與世俗生活沒有“在場”關係和“可複製性”關係。這是大多數讀者無法進入殘雪小說世界的門檻,因為讀者在殘雪小說中不能直接找到可以在世俗生活中可以“證偽”的世俗事件,找不到與世俗真理直接的印證關係。因此,讀者與故事情節的因果關係失去了一一對應世俗的意義,讀者面向經驗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