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句話,又讀了你的小說,我真很感覺高興!如果我提倡這兩部小說的效果單止產生了你
這一本《秧歌》,我也應該十分滿意了。
你在這本小說之前,還寫了些什麼書?如方便時,我很想看看。
匆匆敬祝
平安
胡適敬上
一九五五、一.廿五
(舊曆元旦後一日)
適之先生的加圈似是兩用的,有時候是好句子加圈,有時候是語氣加重,像西方文字下
面加槓子。講到加槓子,二○、三○年代的標點,起初都是人地名左側加一行直線,很醒
目,不知道後來為什麼廢除了,我一直惋惜。又不像別國文字可以大寫。這封信上仍舊是月
香。書名是左側加一行曲線,後來通用引語號。適之先生用了引語號,後來又忘了,仍用一
行曲線。在我看來都是“五四”那時代的痕跡,“不勝低迴”。
我第二封信的底稿也交那位朋友收著,所以僥倖還在:適之先生:
收到您的信,真高興到極點,實在是非常大的榮幸。最使我感謝的是您把《秧歌》看得
那樣仔細,您指出76頁敘沙明往事那一段可刪,確是應當刪。那整個的一章是勉強添補出
來的。至於為什麼要添,那原因說起來很複雜。最初我也就是因為《秧歌》這故事太平淡,
不合我國讀者的口味——尤其是東南亞的讀者——所以發奮要用英文寫它。這對於我是加倍
的困難,因為以前從來沒有用英文寫過東西,所以著實下了一番苦功。寫完之後,只有現在
的三分之二。寄去給代理人,嫌太短,認為這麼短的長篇小說沒有人肯出版。所以我又添出
(原文是從月香回鄉開始的),敘王同志過去歷史的一章,殺豬的一章。
最後一章後來也補寫過,譯成中文的時候沒來得及加進去。
160頁譚大娘自稱八十一歲,205頁又說她六十八歲,那是因為她向兵士哀告的時
候信口胡說,也就像叫化子總是說“家裡有八十歲老孃”一樣。我應當在書中解釋一下的。
您問起這裡的批評界對《秧歌》的反應。有過兩篇批評,都是由反共方面著眼,對於故事本
身並不怎樣注意。我寄了五本《科歌》來。別的作品我本來不想寄來的,因為實在是壞——
絕對不是客氣話,實在是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