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孝至卷(11) (第2/6頁)
【漢】楊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之款也。”案:李注“款”字系“難”字之訛,宋嘉佑本正作“難”。
有李仲元者,人也。
案:李仲元見華陽國志,名弘,成都人,志載其事甚詳。又三國志蜀秦宓傳載宓與王商書論嚴君平、李弘立祠事,即其人也。又下文“不屈其意”,華陽國志引“意”作“志”。
或問“泰和”。曰:“其在唐、虞、成周乎!”(孝至。)案:文選曹子建求自試表李注引此文,“泰”作“太”,“乎”作“也”。此係故本。“也”與“邪”同,後人不達其義,改“也”為“乎”。文選注引李注有“天下太和”四字,今挩。
附錄二劉師培法言補釋仲尼駕說者也,不在茲儒乎?(學行篇。)李注云:“駕,傳也。”案:駕說猶淮南子所謂騰詞。淮南繆稱訓雲:“子產騰辭。”高注云:“騰,傳也。”而說文亦說騰為傳。騰、駕二字義同。
羿、逢蒙分其弓。(同上。)俞氏樾曰:“分讀為焚。”案:俞說非。說文訓分為別,引伸之則為離析之義。莊子漁父篇:“遠哉!其分於道也。”司馬彪注云:“分,離也。”素問五常政大篇雲:“分潰癰腫。”王砅注云:“分,裂也。”則羿、逢蒙分其弓猶言裂其弓耳,不必改“分”為“焚”也。
有教立道,無心仲尼;有學術業,無心顏淵。或曰:“立道,仲尼不可為思矣。術業,顏淵不可為力矣。”曰:“未之思也,孰御焉?”(同上。)音義雲:“天覆本‘無心’並作‘無止’。”俞氏樾從之,謂:“立道不止,則為仲尼;述業不止,則為顏淵也。”(俞讀“術”為“述”,是也。)案:“無心”當作“無止”,是也。而俞氏所解則非。無止仲尼,猶言有教立道者不獨仲尼也;無止顏淵,猶言有學術業者不獨顏淵也。“無止”與“豈惟”同,故或人以為難,謂“立道仲尼,不可為思;術業顏淵,不可為力。”其意無非謂聖賢不可躋及耳。揚子答之,則“學未之思也,孰御焉”,“孰御”上疑脫一“思”字,言果其能思,雖欲為仲尼,無御之者。所以申明上文“無止仲尼”之語,言欲為仲尼,只在能為。非仲尼之後無仲尼也。
或曰:“賦可以諷乎?”曰:“諷乎?諷則已,不已,吾恐不免於勸也。”(吾子篇。)案:“勸”字不可解,當讀為“倦”。古“卷”字作“倦”,(漢書嚴助傳:“士卒罷倦。”即罷倦也。)卷、雚古通。莊子天運篇雲:“淫樂而勸。”“勸”即“倦”字。此文亦然。禮記樂記雲:“吾端冕而聽古樂,則惟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即此文“倦”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