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蝶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德隆十二年春,德隆帝下旨立年僅六歲的皇長子為太子,並大赦天下,此舉讓整個大豐見識到當今陛下對太子的看重。
立太子前,高羅國大舉侵犯大豐,但是大豐將領有如神助,對敵軍的排兵佈陣手段瞭解得一清二楚,把敵軍打得節節敗退,丟盔棄甲,最後甚至擒獲了高羅國的太子與皇子,導致高羅國顏面大失,一蹶不振。
高羅國大敗,太子與皇子俱被俘虜,無奈之下只好向大豐呈遞投降書,並簽訂了一大堆喪權辱國的條約後,才領回他們的太子與皇子。
從此以後,高羅國幾百年內,無力再侵犯大豐,子孫後代的骨子裡,都印著對大豐的敬畏與恐懼。
楊垂文身為國公府世子,德隆六年的狀元郎,經過五六年的官場生活,漸漸的在朝中站穩了腳跟,並且成為年輕一輩中,頗為顯眼的一類人。
他早年時,還有司馬家公子、李家公子等與他齊名,但是隨著司馬家閉門謝客,李家被滿門查抄,他在同輩中,就顯得冒尖起來。
從禮部出來,他在路上遇到了戶部尚書顧之瑀,他現在不過是個小小的禮部郎中,在戶部尚書面前,自然是規規矩矩的行了一個禮。
如果說他是年輕一輩中比較出眾的,那麼顧之瑀就是他們那個年齡層中的佼佼者。十七歲入朝,二十八歲任戶部侍郎,年過三十四便做了戶部上書,簡直就是步步高昇。
史上雖有十二歲狀元郎,七歲相爺,但都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天才,能像顧之瑀這般的,已經是少之又少。更何況這位深受陛下信任,又確實有真本事,就算有些人在背後眼紅,當著顧之瑀的面時,也都個個滿臉帶笑,小心翼翼的捧著。
楊垂文隨無諂媚之心,卻有敬佩之意。
“下官見過顧大人。”
這個禮他行得心甘情願。
“楊大人,”顧之瑀雖是文官,但是卻是騎在馬上,他見到楊垂文,微笑著回禮,“真巧。”
六七年過去,當年眼前這個人還是少年郎,還曾讓胡太太代為說親,誰知眨眼間這麼多年便過去了,年少不知愁的少年郎也成了穩重的青年。
“是啊,”楊垂文笑了笑,眉宇間染上一絲悵然,“挺巧的。”
兩人之間並沒有多少交情,要真論起來,並沒有多少話說。
“聽說禮部左侍郎的職位空缺下來了,”顧之瑀在馬背上朝楊垂文拱手,“我先在這裡預祝楊大人高升了。”
楊垂文一愣,顯然沒有想到向來穩重的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