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朝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直白的表達出了同一個期望——
哪怕盤山大橋只是一個可能性,他們也願意為了“可能”傾盡所有。
馮主任見律風一臉詫異的模樣,笑了笑,說道:“他們一直這樣。”
從烏雀山大橋立項,到烏雀山大橋暫停,每一次碰面的研討、彙報,只要扔出了新的問題,參與會議的代表們,都要進行一次爭論,擊敗全部對手,把新問題的研究工作收入囊中。
不是攬工,不是好大喜功。
而是他們充滿了對自己的信任,想要用自己最好的技術、最紮實的功底,為國家建起這座橋樑。
律風長久空虛寂寞的靈魂,在報告廳滿室的爭論裡感到充盈。
“難怪……”律風聽著他們的信心十足的話語,眼神閃過欣喜的光,“難怪我們能建成曲水灣大橋。”
因為在這樣一群人面前,國家設計院給出來的方案無論再簡陋,都是任務和責任。
他們會盡自己一切努力,去完成這項看起來不可思議的挑戰。
一場研究會結束,烏雀山大橋的盤山新方案,直接在吳贏啟的主導下,拆分給了各個單位回去研究。
並且要求他們,定時給律風做彙報。
律風的微信,一天時間,暴增了近兩百位聯絡人。
從那一天起,手機裡的電話、訊息就沒有停過。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效率非同一般。
律風每天都能收到他們的反饋報告,立刻就能加班改圖,配合他們的研究成果對盤山橋的設計圖進行改動。
在來來往往的通訊之中,沉寂了兩年的烏雀山大橋專案,重新活了過來。
曾經廢棄的五個方案,在各個負責單位的建議之中,留下了最核心的工程技術,慢慢在律風的圖紙、建模裡,凝聚成了如同盤山巨龍般的設計,成為了烏雀山大橋最新的方案。
律風以前一個人的刻苦鑽研,在這些經驗豐富的前輩指導下,變成了一次完美的團體協作。
抗震的解決辦法、空管鋼的全新材料、橋樑支撐的設計細節、盤山大橋的選點落位,經過了一次次的修正、研討。
終於有了完整的雛形。
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和前所未有的壓力。
以前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完全可以跟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研究院溝通,然後在他們的期待之中,頂著壓力給出滿意的設計。
律風真正的忙起來。
殷以喬整整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