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朝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也想哇!我還想過去喊:喂,你好嗎!”
歡聲笑語在隊伍裡擴散。
剛剛還身嬌體弱回憶起慘烈烏雀山爬上之旅的鐘珂,帶著小姐妹就後方超車,衝到烏雀山大橋旁邊的觀景臺,張開雙臂擁抱觸手可及的雲霧。
沒人還能認真客觀地做橋樑分析,就連吳院都扯著律風說:“走,你是最瞭解大橋的人,你給我選個最好的角度,我要照相。”
嚴肅正經的吳院都這麼不正經了,其他平時跳脫慣了的同事,一發不可收拾。
他們滿腔激動剋制不住,紛紛用行動表明公事靠後,先拍照再考察。
沒有什麼事情,比宣告親朋好友自己正在烏雀山大橋上更重要。
律風完全理解他們的心情。
他和殷以喬驅車駛上大橋的時候,連他一貫處變不驚的師兄,都無法掩飾自己對橋的驚訝。
他一直為烏雀山大橋感到自豪,當他帶著殷以喬來到這裡的瞬間,這座橋又成為了他們共同的驕傲。
律風想起殷以喬那時候的讚美,嘴角微微上揚。
他幫吳院和同事們合影,神情柔和得簡直不像平時那個無情的加班狂魔。
大家沉浸在見到烏雀山大橋的喜悅之中,美滋滋的想:害,就算是親自設計大橋、親眼看到大橋建起來的律工,也無法逃脫登橋的魅力!
橋樑院的隊伍,從觀景臺走到橋下。
烏雀山大橋腹部供於檢修的通道,容納了所有人仔細地學習觀摩。
那些畫在圖紙上的線條,變為了支撐大橋的鋼筋鐵骨。
他們說話交流的時候,頭頂車輛透過帶起的震動,漸漸與回聲融為一體,形成了奇妙的合奏。
等到大家現場考察結束回到大巴車,律風卻跟吳院申請單獨回去,明天開會再集合。
吳院探頭看了看律風來時乘坐的越野,問道:“在車上等你的是不是殷建築師啊?”
“啊。”律風愣了愣,不好意思的笑道,“對,他春節陪我過來,不放心,一直就沒回去。”
他話一出,全車的耳朵都豎了起來,眼神好奇又詫異地投向停靠在巴士附近的陌生越野。
在烏雀山大橋地震那天,律風趕赴現場的影片、照片鋪天蓋地。
身邊的殷以喬自然也被他們記在了心上。
這位名聲在外,年少有為的建築師,居然一點兒也沒有傳說中的冷漠傲慢不近人情。
還會站在烏雀山大橋的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