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朝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沒有。
他們頒獎給了德國、頒獎給了英國,最後,將曲水灣大橋那一年的“傑出”頒給了荷蘭。
在所有記者的採訪之中,協會主席遺憾地說道:“國際橋樑的傑出獎,並不是給最高的橋、最大的橋設立的。它是為了鼓勵橋樑的創新以及綠色環保。”
“令人惋惜的是,入圍的橋樑各有千秋,卻只有荷蘭的摺疊橋樑結構,保持了河水生態,又給與了最大限度的便利。”
傑出的荷蘭橋,不過是類似倫敦橋一樣的上開懸索橋結構。
存在了一百多年的橋樑結構,既沒有創新可言,更不存在什麼綠色環保結構。
律風與許多等候頒獎結果的人們一樣,在網路上提出了質疑。
可媒體在狂歡慶祝荷蘭橋獲獎,國際橋樑協會也沒有給出任何的回應。
律風以為自己不會再生氣,想起這件事仍舊怒火中燒,完全沒有什麼入圍國際獎項的榮譽感,
會議結束,吳院並沒有見到興高采烈的律風。
只見到一個眉眼寫滿了“不高興”的年輕人。
“怎麼了?”吳院問,“沒休息好,不舒服?”
律風搖了搖頭,收斂了他外放的情緒。
“想起了別的事情。”
他沒有多說什麼,獎項對於橋樑來說僅僅錦上添花,根本不值得他為之憤怒或者失落。
烏雀山大橋獲不獲獎,都不是他一個設計師能夠決定的事情。
律風沉默,吳贏啟卻有很多事情要安排。
他說:“等忙完這段時間的交流學習,院裡打算給你安排一下新的專案。但是現在,各個橋樑專案都說缺人,都想要你。所以啊,等回了院裡,我把各個專案的資料挑一挑,你自己選。”
國家設計院的工作,向來都是分派制度。
點誰的名字誰就得上,從來沒有讓人挑三揀四的道理。
然而,自從律風設計出了烏雀山大橋,國院的橋樑專案負責人,各個都在打申請打報告,說來說去,一句話——
缺人,我們就想要律風!
理直氣壯,毫不客氣。
要不是吳贏啟攔著了那群迫不及待需要勞動力的傢伙,堅持讓律風去了烏雀山大橋,恐怕現在這位有為青年,都還在熬夜畫圖,奔走在橋樑設計的獨木橋上。
吳贏啟格外高興,帶過這麼多設計師,律風省心得令他感慨。
他都忍不住想幫律風謀劃謀劃,給律風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