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明白了。”
寧倦又安靜了會兒,淡淡道:“馮閣老也開始老眼昏花了,讓他在家養養病,白髮人送黑髮人,也該歇停一下。”
見寧倦沒有牽涉到範興言的意思,鄭垚在心裡不免唏噓了下。
除了陸清則,還有誰能圈得住陛下呢?
鄭垚領了命,正想離開,寧倦又遞給他幾封書信:“傳出去。”
當日,除了兩位閣臣也受牽連,又被帶走了幾家的訊息傳遍京城外,也有另一個訊息傳了出來。
是從前陸清則寫給陛下的信。
信中向陛下舉薦了多位官員,令人震愕的是,這份舉薦的名單裡,不單有支援陸清則、與陸清則交好的人,還有許多,是對陸清則非常不滿,經常上諫彈劾的官員。
他們之中不乏懷才不遇者,在曾經的衛黨打壓之下,鬱郁不得志,直到忽然被陛下看中,從此平步青雲,便也獻上了對陛下的忠誠,走到了現在。
他們受過衛黨之亂,便害怕陸清則會再勾結黨羽,再出黨派之爭,即使陸清則沒有表現,也依舊有疑慮在心。
結果現在告訴他們,陛下當初會看上他們,選擇他們,都是因為陸清則。
陸清則才是他們的伯樂,是那個有恩於他們之人。
而在他們激烈勸諫陛下之時,陸清則只是遠遠看著,不置一言,從未有過抱怨,也從未提過這些。
不少曾在朝上是陸清則對頭的朝臣,不免開始了輾轉反側。
帝師少年登科,一身病弱,護持陛下,恩惠百官,所提政見,無不惠及百姓,為大齊國祚而想,卻被擔心他權勢愈大的他們不斷攻擊,直至死於奸人之手,也沒有報復過他們分毫。
陸清則不是他們想象中的權奸之輩。
這樣一個滿身清正的人,為何要遭到這樣的對待?
前幾個月那些狂亂、激烈、不斷傳染而令人亢奮的情緒緩下來後,許多官員心裡陡然一冷。
他們現在,豈不是成了自己最鄙夷的負恩忘義、逼死忠良之輩?
他們當真……做錯了。
因帝師之死而飽受煎熬的人多了起來,許多朝臣慢慢安靜下來,不再勸諫陛下少生殺戮,對將陸清則的靈柩置於宮中也不再有爭議。
彷彿都在無聲中達成了某種默契。
這場抄家,在陸清則的頭七日結束,該陪葬的人一個也沒少。
頭七過後,便該下葬了。
寧倦還沒來得及讓陸清則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