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皇城的戰慄【四】 (第3/4頁)
西風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微沒那麼親近的兄弟和好友,有的能力比較出眾卻在外鎮(韓令坤、李繼勳),有的在控鶴軍(趙晁),有的辦事不是那麼靠譜(類似郭紹那邊的羅猛子那號人、忠心還比不上羅猛子)。趙匡胤準備親自帶人去找在鐵騎軍的另外幾個兄弟,關係不是特別親密、他自己去比較妥當。
如果有更周密的準備,趙匡胤能聚集更多的人。
他的實力也明顯比郭紹大,鐵騎軍左右二廂的廂都指揮使都是自己最好的兄弟,軍一級主將有他的兄弟、也有投奔了石守信的人;底層武將包括一些指揮使、副指揮使有不少是他的親兵出身,在整頓殿前司的時候趁機安插在鐵騎軍……提拔為低階武將沒那麼明顯。趙匡胤在鐵騎軍的控制力和得到的信任度,稍不如郭紹;但他把兩廂都抓住了。
而且趙匡胤的影響力不侷限於鐵騎軍,趙晁是他父親在世時的世交,現在就是控鶴軍右廂都指揮使(左廂廂都校袁彥不是趙匡胤的人)。不過控鶴軍他只是稍有涉足,比如趙晁以前是侍衛司的武將、遷控鶴軍不太久,名聲也不好;另有幾個以前交好過的兄弟也不在關鍵職位。
他和郭紹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威望和“身份”不夠。在身份上,趙匡胤反而還不如郭紹;郭紹和河北貴胄符家聯姻,在外面的地位反而比趙匡胤高。
但無論如何,如果忽略控制力的微妙差別,趙匡胤的嫡系實力至少是郭紹的兩倍!
可是如今倉促之下,只能挑一些比較靠譜的人應對了。
……趙匡胤此時的心情就好像是吃了一大盆蒼蠅似的!明明自己實力更強,而且計劃和部署策略都已經完善,只待時機恰當就施行。卻在關鍵時刻被搞了個措手不及、只好臨時為了節省時間改變策略,完全沒有最大化發揮出他的能量。他心裡非常不服氣,也感到非常憋屈!
孃的!關鍵時刻的一點點差錯,能抵得上他四年經營的大半成果。
一行人分頭行事,十分倉促地召集將帥去殿前司。因為事先沒有開始實施,密謀還停留在蓄勢待發的階段,為了最大可能地不洩密,知道的人只有兩個……又加上今天上午的時機不恰當武將們都是分散的,措手不及之下,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連趙匡胤自己辦著辦著都沒啥信心了,只覺得目前的所作所為漏洞百出、凌亂不堪。
但對手是不會管他有沒有信心的!沒有信心更好,人家不是要公平的決鬥,而是不擇手段弄死他!所以有沒有信心也得硬著頭皮繼續下去。
他發現了自己這邊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