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 大清的攪屎棍 (第1/4頁)
心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果肖樂天在現場,他一定會為翁同龢鼓掌叫好的,中國古人雖然輕技術但是非常重視戰略,這好像就是文人的一種通病,喜歡在紙面上指點江山。
不過這種指點江山可不是什麼貶義詞,在古代真正的大儒就沒有不通兵法的,就比如說近代的**、蔣介石包括再遠一點的孫中山等人都沒有上過軍事院校,但是他們對戰略大局的把握卻遠勝常人。
沒辦法這就是中國文人的看家本領,熟讀史書的人自然大局觀異於常人。翁同龢的道理在這個時候的文人心裡是無法辯解的,東暖閣裡一片寂靜,誰都說不出什麼反駁的話。
後來富慶曾經向肖樂天覆述過這次東暖閣的朝會,當時肖樂天就搖頭了“對於翁同龢的道理,你們是無法反駁的,大清朝裡除了我誰都反駁不了他的話。”
肖樂天知道,在辯論的雙方思維裡,根本就忽視了一個硬性的最重要的指標,那就是科技進步帶來的力量。戰略縱深是很有用,一直到二戰都很有用,但是他的用處已經越來越小了。
在甲午戰爭中,日本傾國之兵北面還沒衝到錦州就已經打不動了,除了糧食可以就地籌集之外,其他的所有物資已經送不上去了。還有南面根本就沒出山東就是在膠東半島轉悠,南線兵團的補給能力也已經枯竭了。
甲午戰爭時期,與其說北京是被打服的,還不如說是被嚇的投降的。因為以當時日本的國力根本就無法支撐兵團在北京城下會師。
這就是大戰略縱深的好處了,不用打仗用補給就能把敵人給拖死。但是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深入,各種全新技術的出現,電氣化和內燃機終於改變了世界。等到八年抗戰的時候,日本就已經可以在中國腹地打出一條大陸橋。
這就是科技飛躍帶來的改變,翁同龢所謂的道理在三四年之內還是正確的,但是十年二十年之後呢?這種錯誤的思想必將把中華民族帶到萬劫不復的深淵。
可惜大清只有一個肖樂天,可惜現在的肖樂天無權無勢只是一個二鬼子。
東暖閣的朝會在翁同龢的辯論中沒有任何結果就散了,不過所有人都沒有什麼遺憾,大清朝廷就這樣,什麼事情不吵個一年半載的是沒有結果的。今天奕?丟擲這個奏摺也沒想立刻就能得到什麼回應,無非就是扔出來試試各方的態度罷了。
在洋人鐘點上午九點半的時候,小朝會散了。翁同龢一臉莊重的辭別皇上和太后離開了紫禁城。當他在午門外遇到等候他的管家後,立刻得到了肖樂天的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