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第十四個故事 (第4/8頁)
瑟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剛出月的嬰孩,人都未長開,又是從哪看出和御兄肖似的…”
宋徽宗也覺得韋昭儀邀寵的手段有點太低端。宋徽宗心情好時,或許不介意和韋昭儀玩玩,但是這還有一個前提,就是不能拿到檯面當著大臣,特別是季言之這位御弟的面前來…
別看宋徽宗如今不過三十來歲,但妻妾無數,可不缺女人給他生兒子。說白了,兒子多的宋徽宗,多趙構一個兒子不多,少趙構一個兒子不少,所以韋昭儀不可避免的悲劇的同時,連帶著‘肖似父’的趙構也跟著一起悲劇!
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季言之及冠。
及冠之時,及冠之禮很是盛大,首先和季言之關係比親兄弟還親兄弟的宋徽宗肯定是要出席,並且擔任了冠禮的主持人,並賜字言之。
不提‘言之’之小字是否是季言之暗示的結果。總之,這世複姓為西門的季言之十分滿意這個字,而他滿意的結果,自然是以更大的精力投入政務中,為越來越醉心文學創作的宋徽宗分憂解難…
至於演變、脫胎於王安石變法,可稱崇寧變法的各種利國利民的措施,經過不斷的整改完善,這些年來屢見成效,到了大觀三年末,正和元年初,季言之算是初步實現了讓大宋民富而從國富的設想。
百姓們家產豐盈之時,季言之又籌劃提高商業稅收,降低農稅等一系列惠農政策。畢竟民乃國之根本,只盼越來越好,哪能層層剝削。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說法可不是假話…
資本經濟高速萌芽的大宋難道不富有嗎,不,其實大宋每年的各種稅收是相當高的,那為什麼還會被稱為弱宋,不管北宋也好南宋也罷,都會每年給遼國、金國朝貢,也就是花錢買平安。
究其原因,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國家絕大部分的財富都集中在鉅商、大地主以及特權階級的手中,老百姓們幾乎沒有財產,又要接受各種苛捐雜稅,自然會被逼得走投無路、繼而鋌而走險的和‘朝廷作對’!
縱觀歷史,各種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的原因都無外乎如此。宋徽宗作為帝王其實性格真的很好,不獨斷乾坤,也沒有很多帝王都有的通病——多疑猜忌,但為什麼後人提起他都認為北宋亡於他手,認為他是昏君,卻是千古第一畫帝呢!
自然是宋徽宗無心政務,將政務全權交給他寵幸的宦官以及信任大臣的緣故!
說來明之一朝有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也是個無心於政務的皇帝,可明朝為什麼沒有亡於他手呢?仔細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