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1/7頁)
賈平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才已經到韓玄子家很長時間了。
他是在水磨坊裡,磨完第二擔麥子後就趕來的。自從擴大食品加工生產以來,他幾乎沒有一天安閒過,飯不能按時吃,覺不能踏實睡,人本來又瘦又小,就越發地瘦小了。出奇地是那一雙眼睛,漆點一般,三天三夜不沾枕頭,競無一絲一縷發紅的顏色。而且逢人就眯,一眯就笑紋叢生,似乎那眼睛不是長著看人的,專是供人來看的。有人看過他的相,說:此乃吉人天相也。
當然,他的自我感覺還是良好的。他很感激這麼些年,七倒騰,八折騰,終算認識了自己,發現了自己。自己要走一條適合於這秦嶺山地,適合於這“冬晨霧蓋”的鎮子,適合於自己的路子。他在省城當臨時工那會兒,見過那一人多高的烘烤機,可以直接烤出點心、麵包,但價錢太貴了,五萬多元,他一時還拿不出來,只有能力先做些酥糖之類。一切東西準備好後,便將四間上屋騰出兩問。又在西院牆下搭了一個三間面積的草棚,這就是全部的作坊了。生產的豆角沙糖、餃子酥、棒棒酥糖,其實是很簡單的,先和麵,後捏包,下油鍋,粘沙糖,這些操作,鄉下的任何女子都做得來,關鍵只是配料了:多少面料,配多少大油和多少白糖。這技術王才掌握,而且越來越精通.甚至連稱也不用,拿手摸摸軟硬,拿眼看看顏色,那火候就八九不離十了。一家人這麼幹起來,從夏季到秋裡,月月可盈利二百多元。人心是無底的,吃了五穀想六昧,上了一臺階,想上兩臺階。王才日夜謀算的是買到一臺烘烤機,他便要擴大作坊.補充兵馬,增加品種,放開手腳要大幹了。
他計算過,如果招收四十人,按一般的情況,平均每人每月可拿到工資四十一元。這個數字雖然並不大,但對於農民來說.尤其在麥秋二茬莊稼種收碾打之後,閒著無事,這四十元仍是一個饞人的數字。王才估摸,只要一放出這個風去,要來的人定會擁破門框。那時候,要誰,不要誰,他就是廠長,是經理.是人事科長,說不定也會像國家招收工人一樣,有人要來走後門了。他當然心中有數,誰個可以要,誰個不可以要,他不想招收那些腦袋機靈、問題又多的人。這些人,他們有的是糧,有的是錢。他要招收那些老實巴腳的人,這些人除了做莊稼,別無他長;而這些人在農村是大量的。招收他們,一來可以使其手頭不再緊巴,二來他們會拼著命幹活的。
可是,出乎王才意料的是,招收的訊息一傳開,人人都在議論.來找他入股做工的卻寥寥元幾!他百思不解這是什麼緣故。讓兒女出外打聽了,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