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香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編劇,這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嗎?
《微光》是一部文藝片,說的是一名高中生意外落水時被好友所救,好友不幸溺亡,高中生心懷愧疚,在向好友的失明寡母坦白和隱瞞之間掙扎著照顧好友盲母的故事。導演是個擅長講故事的人,電影很還原劇本,情節張弛有度,感情樸素動人,表演自然流暢,演員除了男主角顧予任,都是有頭有臉的明星戲骨,顧予任雖然是個新人,但是表現得非常出色,將主角的愧疚和糾結表演得淋漓盡致,與一眾老戲骨對戲也絲毫不顯怯場,是個天生會演戲的人。這部電影的口碑非常不錯,連一向苛刻的豆瓣影評都給了83分,這對國產片來說,是很難得的高分了。
《微光》上映的時候,正值國產電影保護月,沒有海外引進片來分賬票房,同期又沒有更優秀的影片,加上宣傳和發行給力,排片很佔優勢,所以這部文藝片取得了近三億的票房,重新整理了當時國內文藝片的票房紀錄,是少見的叫座又叫好的國產電影。這部電影在臺灣金馬獎上成了最大的贏家,將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大獎收歸囊中,還獲得了最佳原著劇本提名。又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編劇和最佳男主角提名。
袁淵悔得腸子都青了,但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唯一值得安慰的是,父親的手術很順利,沒有出現太明顯的排異現象。
這部電影成就了王瑞澤,一個初出茅廬的新人編劇,就能獲兩項最佳編劇提名,前途不可限量。這之後不久,他成立了工作室,從事影視編制工作。他先編制了兩部電影,然而電影又雷又爛,大失水準,票房都撲到姥姥家了。王瑞澤是個聰明人,他很快調整了發展方向,轉向電視行業,以改編暢銷書和翻拍經典劇為主,漸漸積累名聲,對電影涉獵很少,後來只拍過兩部電影,雖然及不上《微光》,但也可圈可點,漸漸在業內得到了認可。
畢業之後,袁淵一邊工作,一邊兢兢業業地寫著劇本,像所有的新人一樣,一切從零開始,然而他的成功之路比別的新人更加坎坷。他投出的稿子不是石沉大海,就是在簽約的最後關頭被人拒絕。最令他氣憤的是,王瑞澤後來拍的兩部口碑尚可的電影,每個故事都化用了他曾經投稿的劇本,要麼抄襲故事大綱,把背景從現代改到古代,要麼截用故事中的經典片段,與其他的雜糅在一起。
袁淵氣憤難平,將王瑞澤工作室告上法庭,但是均以證據不足而敗訴。袁淵試圖透過網路媒體來揭穿王瑞澤的真面目,然而“王瑞澤抄襲”的話題從來都不會出現在微博熱搜榜上,袁淵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