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非常滿意了。當然我不會停止努力,我還要爭取更多讀者——國內的和國外的。中國的事情是,不進則退,傳統非常可怕,隨時有可能吞沒一個優秀的作家。我不想討人喜歡,我要走自己的路。很多作家非常有才能,但缺乏真正的“反骨”,後來就陷入傳統的泥沼中出不來了。
問:你對美女作家像衛慧、棉棉如何看?
答:我讀得不多。但讀過的一些裡頭有比較出色的。假如她們能突破傳統,將自己的個性堅持到底就成功了。
問:你對王安憶的作品如何看?
答:她以前有一些中短篇相當不錯,她的長篇“三戀”不好,觀念寫作,沒有真實感情注入到裡頭。九十年代以後,她的文學觀念日趨保守,感覺逐漸匱乏。你讀那些作品就會感到,她描寫的是小市民,但她自己的境界也是小市民境界,津津有味於其間,格調不高。她近期寫了一些懷舊的小說,給人一種很假的感覺,舊文人的所謂浪漫主義,對一切新的東西都看不慣。其實鄉村和底層哪裡是她寫的那個樣子?農民的苦,農民的悲她完全沒有感覺,還恨不得讓農民回到毛澤東時代去,可見骨子裡頭的冷漠。但就是這種文風,在中國文壇大受歡迎,將其吹得天花亂墜。她對一切外來的東西都仇視,年紀越大就越這樣,大概不光是觀念僵化的問題,還有既得利益在作怪。在這個方面,鐵凝和王蒙比她要好。
她九十年代以後的寫作是非常討巧的。在大的“迴歸”的氛圍的助長下,她越寫越覺得中國傳統的高明,越寫越覺得只有所謂“講故事”才是文學,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是胡鬧。我認為她自從寫出“小鮑莊”達到一個高潮之後,就迅速地沉淪到傳統氛圍的大泥淖裡頭去了。“小鮑莊”裡面明顯地讀得出西方文學的影響。一位作家,如果要討得大家喜歡,庸俗化是最為便捷的道路,她的不自覺的庸俗來自於她的守舊,以及主流對她這種傾向的推波助瀾。
她,以及同她相類似的作家,如今最討厭的就是市場化。因為市場化帶來了某種程度上的平等(網路啦,發表出書的權利啦等等),無形中也就削弱了他們的特權。她有篇文章,看了後給我的感覺是她多麼懷念毛時代,市場化又是多麼的讓她暴跳如雷。她,包括張煒等,都希望建立起一種文學界的秩序,來遏制市場化的影響。他們已經佔據了很高的位置,最大的資源,但是還不夠,還要對透過市場化得以生存的那些文學加以打壓,以確立他們至高無上的地位。這類作家,你想讓他們反省是不可能的。
問:你對被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