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個半小時,已經有了兩處性場面,我的故事應該是“不懂說將來”不知道有多少個兩個半小時了,按比例不是應該可以寫很多性場面嗎?
我為什麼描寫性?答案很簡單:因為我不把性描寫當成放屁。既然做得,也就說得。性描寫不是放屁,不用在公眾場合忍著。
我寫故事選材的原則跟我轉貼的原則差不多,新聞追求新聞性,故事追求故事性。所謂“新聞性”就是事件的“突發性,轟動性”,所謂故事性就是事件的“獨特性”。如果我把同一個性場面寫了又寫,你可以抱怨一下,但如果我寫的每個性場面都有它的獨特之處,那麼就請你別來管我為什麼寫。
3、請不要開道德法庭。
所謂“開道德法庭”,就是事無鉅細,一律都要來一個價值判斷,而判斷的依據不是法律和規章制度,而是所謂“道德”,但實際上往往只是好事者本人的生活方式。
比如有人對待愛情的原則是:一定要先拿穩對方是終生愛自己的,否則不要輕易為他付出。具體到我的故事,這個人批評海倫在還沒搞清楚BENNY是否愛她的時候,就捨身為老闆打飛機,說海倫傻,今後肯定要吃虧的。這位批評者不僅用她自己的愛情觀來JUDGE我的人物,還用來JUDGE我,說二十年過後,我一定會為我現在宣揚“飛蛾撲火”式愛法後悔,批評者還說“我絕對不會讓我的女兒這樣去愛”。
首先,我沒有宣揚“飛蛾撲火”式愛法,我寫了這樣的人物,但並不等於我在宣揚這樣的人物。其次,什麼時候才能為所愛的人付出,這不是個法律問題,而是個活法問題,是個愛法問題。你不能用自己的活法來JUDGE我的故事人物。如果看故事的人都這樣開道德法庭,那我就沒必要寫故事了。寫了幹什麼呢?供你批判?
生命是一種體驗,體驗越多,生命越豐富。但每個人只能親身體驗自己的生活,看故事就是一種彌補,可以在精神上體驗一下別人的生活,所謂“開個眼界”。哇,還有人是這樣生活的!
有人為自己辯解說,我這樣JUDGE人物,還不是因為你寫得好嗎?你寫得太真實了,所以我看得太投入了,不知不覺就投入了愛恨,JUDGE起人物來了。
我感謝你的恭維,但我不為你愛開道德法庭負責。你把我的故事當成了真實生活,但這不是你JUDGE別人的理由,因為在真實生活裡,你也不應該用自己的活法去要求別人,不能因為你看不慣某人,就下結論說某人是壞人,也不能因為你看不慣某事,就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