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四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縷升騰起來的熱氣出神。本來過了那麼久,當初的事也努力忘得差不多了,可是被張媽媽一提,悲涼瞬間排山倒海地充滿了她所有的記憶。
她的父親是個生性懦弱的人,他是個很好的詩人,他溫文爾雅,注重文化,唾棄武力。然而作為一名君主,他不得不把一半的精力放在武將們的身上,他想兩方面都顧全,最後兩樣都沒做好,這種矛盾的性格註定了他人生的悲劇。所以當兩百多年來一直臣服的宇文氏提刀相向時,堂堂的大鄴皇帝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看著二十歲的宇文瀾舟攻進京師,一腳踩在太和殿的御座上。大鄴皇帝悲憤交加,回天乏術,最後在長春宮裡一條繩子結束了一生。
握住了大鄴命脈的藩王加快了殺戮程序,服侍六宮的宮女太監幾乎屠戮殆盡。慕容氏的十二位皇子殺了十一位,只有最小的皇十六子永晝,因為他母舅做壽出宮湊熱鬧才倖免於難。
她原以為自己也會跟著父母兄弟們一起去的,卻不料單單留下了她。或者是想利用她引出永晝,也或者是看在死去的姑母面上,給慕容氏留下一脈香火吧。姑母合德帝姬是宇文瀾舟的嫡母,曾經撫養過他五年。可惜明治十三年病故了,所以現在的太后是宇文瀾舟的生母,但越晉王時期不過是個偏房。
好在這位太后也算大氣,沒有把自己對合德帝姬的怨恨轉移到她身上,這些年來對她不聞不問,就當她死了一樣。也可能是覺得把她放在掖庭裡孤獨終老是更好的懲罰吧,反正這九年她雖然失了往日的榮寵,活得倒還自在。除了明治年間留下的寥寥數個老宮人,幾乎沒有人知道她的身份。如今她就是個雜役,卑微地活著,比太監宮女們還要低一等。
現在想想,自己真是個懦弱的人,為什麼沒和大鄴朝一同淪亡呢?也許是東昌事變時自己年紀太小,一個七歲的孩子懂得什麼民族大義,無非一心想活下來。至於一個亡國公主以後的路應該怎麼走呢?曾經雄心勃勃懷抱復國理想,躺在炕上對著帳頂指點江山。可當宮廷嚴格的規矩落到她身上時,除了冬天長滿凍瘡又疼又癢的手腳,她的心裡再裝不下別的了。怎麼把比自己還高的水缸蓄滿,怎麼能躲過掖庭令的刁難?鬥志一寸寸被消磨掉,復國變得遙不可及,繁重的勞作壓得人連氣兒都顧不上喘,唯一掛唸的只有弟弟永晝。
她沒法子打探,下等雜役也好,宮女也好,屬於哪個宮就紮根在哪裡,所以她只有在這深宮中苦等,希望哪天能得到永晝的一點兒訊息。有一回貼在牆角聽一個剃頭太監和掖庭掌事的提起前朝皇子,雖只有三言兩語,卻